中國經濟展現出靈活性與適應力
日期:2024-03-27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中國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2024年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5%左右的預期目標,引發(fā)海外媒體與國際學術界廣泛關注。國際輿論認為,這一預期目標與去年持平,是中國政府對當前國內外經濟形勢進行綜合考量的結果,釋放出中國經濟積極、務實、穩(wěn)健的發(fā)展信號。為解讀當前中國經濟的發(fā)展狀況與未來趨勢,并從中西比較的視野探究中國經濟治理模式的獨特性,本報記者采訪了伊朗—中國工商會會長馬吉德雷扎·哈里里(Majidreza Hariri)、歐洲研究國際中心(CIFE)歐洲—中國項目主任喬治·佐戈普魯斯(George Tzogopoulos)、美國波士頓大學全球研究學院國際關系教授威廉·格里姆斯(William Grimes)。
三位學者對2023年的中國經濟表現予以高度肯定,并對中國在2024年的經濟增長前景充滿信心。同時,針對西方存在的“中國經濟崩潰論”“中國經濟見頂論”等唱衰觀點,他們認為,幾十年來,中國經濟走過了不尋常的輝煌歷程。如今,在疫情之后全球經濟復蘇滯緩的背景下,面對國際金融市場動蕩、發(fā)達經濟體通脹高企等多重不可預見的國際趨勢帶來的沖擊,中國經濟在經歷風雨洗禮后,實現了穩(wěn)字當頭、穩(wěn)中求進。作為全球增速最快的經濟體之一,當前的中國仍然是當之無愧的世界經濟增長最大引擎。中國經濟展現出的極強靈活性與適應力,體現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強大的經濟實力,以及全體人民勠力同心、迎難而上的一致努力。
多個領域經濟企穩(wěn)
佐戈普魯斯談到,作為中國特色的重大年度政治活動,今年的兩會為中國經濟發(fā)展前景帶來了新的啟示。中國政府在兩會上提出新一年度的經濟發(fā)展規(guī)劃,提出經濟增長預期目標以及重點發(fā)展領域?!癎DP增長5%左右是一個合理的目標設定,意味著2024年中國GDP增長幅度將比世界大多數國家一年GDP的總量還要多,而中國經濟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也有望繼續(xù)超過30%。這一目標符合中國經濟發(fā)展的實際狀況,也體現出中國政府對于經濟增長審慎、自信、理性的態(tài)度。”
“我注意到,今年的中國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繼續(xù)縮減外資準入負面清單,全面取消制造業(yè)領域外資準入限制措施,放寬電信、醫(yī)療等服務業(yè)市場準入。這一點令人印象深刻,顯示出中國政府在今年和外資企業(yè)之間加深對話的意愿?!备窭锬匪拐f。
在佐戈普魯斯看來,新冠疫情對很多國家的生產和消費都產生了負面影響。對中國而言,也帶來了一場未曾面臨的重大考驗。值得慶賀的是,2023年中國經濟運行超出許多國際分析師的預期。疫情過后,中國經濟在多個領域出現了企穩(wěn)跡象?!笆聦嵣?,最近的一些中國經濟跡象釋放出十分積極的信號。例如,2024年春節(jié)期間的全國客流量和文旅消費再創(chuàng)新高。這表明經濟反彈在推動休閑旅游方面發(fā)揮著關鍵作用。”
哈里里對此表示認同。他表示,2023年是世界逐步擺脫疫情影響的關鍵一年。這一年里,疫情延宕反復、東歐地區(qū)國家間沖突頻仍、美國國際行為的反常變化等,都使得世界經濟增長的步伐相對滯緩?!霸谕獠啃蝿莶焕麕淼膲毫ο?,中國經濟能夠充分利用國內超大市場規(guī)模的優(yōu)勢,呈現出穩(wěn)步改善的跡象,實屬難能可貴。我相信,在2024年,中國經濟市場對于眾多外資企業(yè)和國外投資者而言仍然極具吸引力?!?/span>
護航經濟穩(wěn)健前行
佐戈普魯斯談到,中國經濟在疫情后完全恢復正常秩序仍需要一段時間,尤其在這段時間里需要提振市場信心。同時,經濟增長的內部動力也需要進一步增強。為此,過去一年,中國政府實施了一系列有效的經濟政策來護航經濟穩(wěn)健前行,幫助創(chuàng)造有利于穩(wěn)定的市場友好型經濟發(fā)展環(huán)境。例如,中國政府在過去一年推出了“恢復和擴大消費”“促進民營經濟”“優(yōu)化外商投資環(huán)境”等相關指導意見,中國央行也發(fā)布貨幣政策執(zhí)行報告等文件,以積極穩(wěn)妥方式防范化解金融風險。
“值得提及的是,民營經濟過去是、未來也仍將是中國經濟成功的重要因素。中國政府將民營經濟作為國民經濟整體發(fā)展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并根據中國現階段的經濟新狀況給予相應的干預措施調整,這一點尤為值得肯定?!弊舾昶蒸斔拐f。
哈里里認為,國家政策作為經濟目標實施的重要工具,在推動中國經濟增長方面起到了決定性作用,也構成了中國從20世紀最后一個十年直到今天取得經濟發(fā)展成就的主要秘訣。例如,中國“五年規(guī)劃”作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綱要的定期實施計劃,以及中國各級政府機構在這一規(guī)劃實施過程中對于相關國家經濟項目的細致審查與有效落實,對于推動中國的經濟發(fā)展進程起到了綱領性支撐作用。
佐戈普魯斯進一步表示,固然中國經濟無法繼續(xù)取得兩位數的增長,但與昔日注重量的擴張相比,今天的中國經濟呈現出更加可持續(xù)、高質量的全新面貌。對于任何經濟體而言,經濟增長都是波浪式發(fā)展的過程,一些起起伏伏實屬自然和正常。例如,數字經濟的興起在提供許多新機遇的同時,也帶來了一些挑戰(zhàn),比如由于自動化而導致的工作崗位流失,但中國政府正在從容應對這一經濟新形勢。與此同時,中國也試圖應對不斷加深的人口老齡化現象,并為年輕人創(chuàng)造更多的就業(yè)崗位等。
格里姆斯認為,十余年來,中國經濟從投資驅動、出口拉動的增長轉向更加平衡的增長。中國經濟政策制定者充分認識到可持續(xù)增長的重要性,為此中國推出了“雙循環(huán)”“高質量發(fā)展”“新質生產力”等一系列經濟治理的新思路與新概念,助力中國成功扭轉了制造業(yè)產能過剩、國內需求下降等趨勢。
自主的經濟現代化道路
“現代化”是一個體現社會發(fā)展進步的概念,而經濟現代化則是現代化的重中之重。哈里里表示,為實現中國自主的經濟現代化道路,中國共產黨在經濟改革進程中展現出了強大的政治意愿,促成了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強勁的高速增長勢頭。之后的歲月里,中國經濟成功經受住了20世紀90年代初蘇聯解體帶來的國際形勢變化的嚴峻考驗,也順利走過了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的艱難時刻。新時代以來,在習近平經濟思想的指引下,全面深化改革開放進程構成了中國國民經濟的重要推動力,同時,中國出臺并實施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經濟改革舉措。
哈里里分析認為,中國的經濟現代化治理模式不僅令中國人民深感驕傲,也令世界倍感振奮。一直以來,中國政府始終能夠有秩序地推進各大經濟項目。中國共產黨對于國家發(fā)展的清晰認知、中國人民持之以恒的辛勤勞動以及人民與黨和政府之間的高度信任,共同創(chuàng)造了人類發(fā)展史上的經濟現代化奇跡。這些因素是中國經濟過去取得成功的原因,也是中國經濟未來持續(xù)成功的關鍵。中國經濟的成功故事體現在多維度的國家發(fā)展層面,包括歷史性地消除絕對貧困。
佐戈普魯斯表示,對一個發(fā)展中經濟體而言,龐大的人口體量使得經濟現代化的實施較為困難。值得贊賞的是,新時代以來的中國在這一進程中展現出了出色的能力。在解決收入差距等不均衡問題方面,中國所采取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被證明遠遠優(yōu)于西方自由經濟制度——這一體制實現了有為政府與有效市場的有效結合。近年來,中國政府采取了稅收改革措施以縮小城鄉(xiāng)差距,促進區(qū)域之間協調發(fā)展,在解決經濟失衡問題方面效果顯著。類似的嘗試在西方也可以看到,但資本主義經濟制度的周期性風險注定西方經濟模式無法從根本上消除財富兩極化。
在格里姆斯看來,中國是一個對國家未來擁有明確目標與清晰規(guī)劃的國度,中國擁有專注于為經濟發(fā)展目標而服務的國家治理體系。與西方國家的經濟政策相比,中國政府對經濟發(fā)展有著更可持續(xù)的長期戰(zhàn)略規(guī)劃。這一規(guī)劃體系帶來的益處已經在包括金融、科技、物流、供應鏈等許多經濟領域顯現。中國政府還注重對偏遠地區(qū)薄弱產業(yè)的扶持。在西方國家,短期擔憂壓倒長期愿望,經濟政策制定體系往往支離破碎、缺乏連續(xù)性,這導致了經濟部門的效率低下,這一點在歷史上的經濟低迷時期尤為明顯。
格里姆斯以美國經濟為例談到,美國經濟政策面臨著諸多政治分歧帶來的挑戰(zhàn)。在美國經濟政策的某些領域,尤其是在環(huán)境監(jiān)管、移民、就業(yè)、稅收和政府支出方面,達成共識已經變得極其困難。其結果導致經濟領域缺乏明確的政府指導措施和法律監(jiān)管條例,經濟目標和相關發(fā)展政策的制定由此變得隨意而富有爭議。格里姆斯闡釋道:“一個例子是,在加密資產領域,美國國會至今仍然沒有通過任何立法,導致該領域在監(jiān)管方面存在很大漏洞。財政政策也已成為美國經濟一個相當不確定的領域,暫停政府融資的威脅已變得越來越普遍。”
抹黑中國經濟
是美西方的應激反應
談及近兩年來西方國家此起彼伏唱衰中國經濟的論調,哈里里表示,如今,許多國際學者和活動家都清楚地看到,中國經濟發(fā)展的穩(wěn)健勢頭遭到一些西方大國別有用心的抹黑。然而,中國經濟對世界經濟和國際貿易的貢獻與日俱增,這一點有目共睹?!懊襟w、簡報、公告等是西方制造輿論攻勢與虛假新聞的重要工具之一,所以我個人不愿相信、也不會重視西方所謂‘知名媒體’對中國經濟前景的片面認知與刻板偏見。”哈里里說。
哈里里進一步從國際體系變遷的視角分析認為,幾個世紀前,國際體系為葡萄牙、西班牙、荷蘭等殖民主義國家所盤踞。18世紀中葉起,踏上了早期工業(yè)化之路的英國憑借軍事優(yōu)勢和工業(yè)實力崛起成為世界強國。這種權力和范式的轉移導致了重大國際沖突,包括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和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隨著二戰(zhàn)之后的英國國力斷崖式衰落,其世界霸主的地位逐漸被后來居上的美國所替代。如今,隨著中國等發(fā)展中國家在經濟、政治、軍事和安全等領域的迅猛崛起,國際體系發(fā)生了重大變革,曾經為西方國家所主導的國際體系變得愈加脆弱。因此,對于中國經濟的抹黑可以視為美國霸權及西方影響力日益下降所帶來的應激行為。
“近年來,全球每個經濟體都遇到了嚴峻挑戰(zhàn),一些發(fā)展中經濟體依舊面臨著‘硬著陸’的風險。中國經濟固然也面臨著來自外部不利因素帶來的壓力,但并未如一些西方媒體所宣稱的那樣‘處于危機的邊緣’。與西方國家相比,中國擁有防止經濟風險例如避免房地產市場和地方財政風險蔓延至整個國民經濟體系的強有力工具。”格里姆斯說。
全球經濟復蘇的“火車頭”
哈里里認為,中國經濟實踐一向是全球的成功典范。極具韌性的中國經濟,不僅有益于自身,更將造福世界。作為推動疫情后全球經濟復蘇的“火車頭”,2024年以及之后的幾年里,中國經濟將在一個全球經濟赤字日益加劇的世界中發(fā)揮更為顯著的作用。中國將繼續(xù)為優(yōu)化現有經濟秩序、建立新經濟秩序貢獻自己的力量,在廣大發(fā)展中國家中的表率作用也將更加突出。
談及當前世界經濟格局,格里姆斯闡述到,如今美國采取的對華科技防御戰(zhàn)略,以及由西方國家布局的軍事技術聯盟,正在加劇沖擊著國際經濟合作。美國和歐洲國家實行的高利率政策,給一些本已負債累累的發(fā)展中經濟體造成了愈加沉重的負擔。此外,氣候危機為一些國家?guī)砹藝乐氐慕洕L險,許多國家因此變得更加脆弱。例如過去兩年,巴基斯坦和洪都拉斯發(fā)生了毀滅性洪水災害,使其蒙受了巨大的經濟損失。
佐戈普魯斯也表達了相似觀點。他指出,當前仍在持續(xù)的烏克蘭危機、巴以沖突等國際環(huán)境不穩(wěn)定因素,仍在沖擊著世界經濟復蘇前景。未來中美關系的走向也將成為影響中國經濟發(fā)展的一個關鍵因素。若美國方面利用所謂的“去風險”戰(zhàn)略制造國際輿論分歧的不良勢頭繼續(xù)下去,這將為世界經濟注入一種更加不確定性的情緒,但危與機往往共生并存,中國經濟總是能夠在艱難時刻煥發(fā)出新的蓬勃生機?!拔蚁嘈沤Y果會說明一切。中國從昔日的貧窮國家一躍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這表明中國的經濟現代化模式是相當成功的——固然前方的道路依舊漫長且充滿荊棘。”佐戈普魯斯這樣總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