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二区亚洲精品_无码一级精品影片_A级欧美黄片免费观看_亚洲人妻古典系列

探求真理 發(fā)展學術 服務社會
歡迎訪問深圳市社會科學網(wǎng) 今天是

理論熱點

中華文明視野下的山東黃河遺存碑刻保護

 日期:2024-06-19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wǎng)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黃河作為中華文明的發(fā)源地與搖籃,孕育了深厚的文化底蘊。在漫長的歲月里,黃河的治理、保護與繁榮成為中華文明進步的重要篇章,進而積淀了博大精深的黃河文化。黃河穿越山東境內(nèi)多個市、縣、區(qū),沉積了珍貴的黃河文化遺產(chǎn),石碑石刻便是其中的文化瑰寶。這些鐫刻著歷史和文化的碑刻,不僅客觀記錄了黃河治理的艱辛歷程,更凝結了無數(shù)勞動人民頑強拼搏、與水患抗爭的英勇精神。山東黃河遺存碑刻不僅為黃河治理文化注入了新的內(nèi)涵,也為后世在山東地區(qū)的黃河治理工作提供了寶貴的歷史參照和智慧啟迪,充分體現(xiàn)了中華文明的深厚底蘊和偉大精神。

  山東黃河碑刻具有重要價值。在中華文明的深厚背景下,石碑石刻作為一種歷史遺存和文化載體,始于先秦,盛于東漢,復興于唐。這些石碑石刻具有記錄歷史、輔助治理及道德教化等多重功能。它們銘記著合龍堵口的英勇壯舉,傳頌著歷代治河英賢的豐功偉績,記錄著黃河修建堤壩的珍貴歷史事件。這些石碑石刻不僅內(nèi)容豐富,造型美觀,且碑文書法嚴謹渾厚,平穩(wěn)端寧,堪稱珍貴的治河歷史文物和絢麗的藝術明珠。

  一是銘記合龍堵口英勇壯舉。代表性的碑刻有高村合龍?zhí)幈?、黃花寺堵復合龍碑、五莊決口堵復紀念碑等?!案叽搴淆?zhí)幈贝A⒃跂|明黃河邊,記載了清光緒六年(1880)高村決口驚心動魄的搶險、合龍歷史事件?!包S花寺堵復合龍碑”記載了1925年直隸濮陽縣黃河南岸李升屯民埝潰決,林修竹、王炳燇等人共赴堵口工程事件?!拔迩f決口堵復紀念碑”記載了1955年黃河凌汛引發(fā)的五莊村決口,以及隨后山東河務局與惠民專署聯(lián)合成立的“山東黃河五莊堵口指揮部”所付出的努力。該指揮部歷經(jīng)40個晝夜的連續(xù)奮戰(zhàn),最終成功實現(xiàn)了合龍。

  二是頌揚歷代治河先賢功德。代表性碑刻有白龍灣修筑月堤功德碑、濼口治黃德政碑、東平段公功德紀念碑等?!鞍垶承拗碌坦Φ卤狈譃樽笥覂刹糠?,左半部分記錄當?shù)卮迕裨诖笄搴与U工背后修作月堤,右半部分記錄咸豐四年大清河險情及祭拜白龍神的過程?!皷|平段公功德紀念碑”碑文所記“民國十四年秋,黃水漲發(fā)……各縣仍成澤國,哀鴻嗷嗷,情殊堪憐”等句,正是對新中國成立前李升屯、黃花寺決口事件的描述。“濼口治黃德政碑”南北向依次排列,是“壽張、濮陽、鄆城、范縣、陽谷、東平、汶上、東阿”八縣紳民記錄林修竹領導堵復李升屯、黃花寺事跡的德政碑頌。

  三是記錄修建堤壩具體事宜。這方面的代表性碑刻有重修戴村壩碑、重修東平戴村壩碑、培修金堤紀念碑等,其中包含多通與修戴村壩相關的石碑。清光緒六年,山東巡撫周恒祺所立石碑記載了戴村壩自明代始建,明清兩代的重修改建過程,以及光緒六年對玲瓏壩、滾水壩、亂石壩進行的加固工作。1933年,監(jiān)修戴村壩的總工程師孔令榕、山東省建設廳以及東平縣又分別立下了石碑?!芭嘈藿鸬碳o念碑”記錄了培修金堤的動因、堤防的長度、整個工程所耗費的時間、使用的物料以及相關費用等詳細信息。這些紀念碑不僅具有深遠的紀念意義,同時也承載著珍貴的歷史價值。

  山東黃河碑刻飽含治水智慧。中華文明視野下的山東黃河碑刻,不僅凝聚了黃河沿線軍民勇于治河的斗爭精神,還深刻記載了山東人民在治水方略上的智慧探索。更重要的是,其彰顯了人們對自然的敬畏之心以及對自然規(guī)律的尊重,體現(xiàn)了中華文明天人合一、順應自然的哲學思想。在大力開展生態(tài)文明建設的當下,應充分挖掘山東黃河遺存碑刻所蘊含的生態(tài)文化內(nèi)涵。

  山東黃河碑刻彰顯出人們敬畏自然、尊重自然規(guī)律?!皷|平段公功德紀念碑”上所刻“民國十四年秋,黃水肆虐……諸縣淪陷為水鄉(xiāng),災民遍野,景象慘不忍睹”等文字,記錄了李升屯和黃花寺的決口災難,揭示了人類在自然災害面前的脆弱與無力?!靶廊馊f福來德政碑”是新中國成立前當?shù)孛癖姙榧o念李黃決口的成功封堵而豎立的。碑上的銘文“宣防固兮萬福來”不僅傳達了受災八縣對成功封堵李黃決口的深深敬意,還象征著人們共同抗擊災害的堅定意志和守護家園安寧的崇高精神以及對美好生活的熱切期盼。

  山東黃河遺存碑刻記載了山東人民探索治水方略的過程和智慧?!盀T口治黃德政碑”記載了山東河務局局長勞之常和林修竹在黃河治理方面的舉措和貢獻。勞之常作為山東河務的關鍵人物,經(jīng)常徒步查勘黃河各段,并提出了一系列切實有效的治理策略,如加強河道測繪,增加兩岸植被保護堤防等。他的治河理念“裁彎取直,束水攻沙”在其著作《治黃管見》中得到了深入闡述。林修竹強調(diào)要做好防汛基礎工作,推動沿河種樹,并要求沿河縣設置窩鋪,堆積土牛以備急需?!包S花寺堵復合龍碑”則記錄了多方協(xié)助治理決口的事跡,彰顯了團結協(xié)作在黃河治理中的重要性。

  山東黃河碑刻中彰顯出黃河沿線軍民勇于治河的斗爭精神。濱州惠民縣的“白龍灣修筑月堤功德碑”記載了月堤的修筑事宜。月堤是半月形的堤防,常修筑在堤壩內(nèi)或者堤壩外的險要或單薄堤段,以防萬一。距離惠民黃河大堤約3千米處的古月堤舊址,全長約5千米,將整個白龍灣險工包裹在內(nèi),可見當時白龍灣堤防之險以及人民群眾誓與洪水斗爭到底的精神。“惠澤常留碑”記敘了咸豐年間黃河決堤后,沿岸官民自發(fā)組織修建堤壩保護農(nóng)田的事跡,展現(xiàn)了民眾面對水患的堅忍與抗爭?!包S河高村搶險紀念碑”記錄了1948年大洪水時,沿黃12縣軍民在戰(zhàn)火與風雨中連續(xù)奮戰(zhàn)73個晝夜,成功遏制黃河洪水,保障了人民安全,也為解放戰(zhàn)爭勝利提供了重要保障。

  講好新時代山東黃河碑刻故事。石碑石刻以獨特的文獻真實性和原生態(tài)特點,在各類歷史資料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黃河沿岸的遺存碑刻彰顯了黃河作為中華民族母親河的重要地位和價值,為我們研究黃河文化提供了豐富的一手資料,對黃河文化發(fā)展歷史具有重要的記錄價值和資料補充價值。且由于其具有時代可靠性與內(nèi)容真實性,可以作為黃河文化典籍勘誤糾偏的重要參考資料,從而能夠幫助我們佐證研究資料、補充史實、糾正訛誤,盡可能還原真實的歷史面貌,以更好地促進黃河文化的傳播。

  新時代提升黃河文化傳播力的核心和靈魂,要科學地分析和理解黃河文化的基本內(nèi)涵、價值及其形成機理。需要對黃河文化的歷史、地理、人文等多方面進行深入的研究,從而全面、準確地把握其精髓。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推動黃河文化中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創(chuàng)造性轉(zhuǎn)化和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

  我們講好山東黃河碑刻的故事,要從山東沿黃城市的歷史脈絡、河湖故道、堤壩險工、民風民俗、工藝器具、石碑石刻、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等所蘊含的黃河文化獨特的地域內(nèi)涵以及黃河文化與當?shù)匚幕慕蝗诎l(fā)展等角度進行研究,不可脫離地方實際泛泛而談。保護利用黃河碑刻,傳承其蘊含的文化內(nèi)涵和治黃智慧,既要考慮歷史文化背景,又要兼顧社會經(jīng)濟和自然空間。一方面,對于已經(jīng)發(fā)掘保護的碑刻,要繼續(xù)加強保護;另一方面,鼓勵沿黃縣市區(qū)加強對黃河碑刻的發(fā)掘、收集和保護。

  同時,要增強山東黃河遺存碑刻保護利用的多維融合,以系統(tǒng)協(xié)同的全媒體傳播新生態(tài)有力推動黃河文化傳播。為全方位詮釋和傳播黃河碑刻的文化內(nèi)涵和時代價值,我們可以借助先進技術,構建線上黃河碑刻的堅實平臺和全媒體傳播矩陣;還可以通過推進研學項目、開發(fā)數(shù)字藏品等多元化方式,將黃河碑刻的保護與利用相結合,多維度展現(xiàn)黃河碑刻的深厚文化底蘊。

  (作者系煙臺大學新聞中心副編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