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科技考古周”系列活動在社科大開幕
日期:2024-11-26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中國社會科學網訊(記者 班曉悅)為貫徹落實中國社會科學院黨組有關科教融合的指示精神,打造“優(yōu)勢學科、一流考古”,傳承治學理念,探索科研教學資源一盤棋配置的應用型、創(chuàng)新型考古人才培養(yǎng)模式,促進歷史文化傳承發(fā)展,推進文化自信自強,11月25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歷史研究院、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科技考古與文化遺產保護重點實驗室(以下簡稱“實驗室”)主辦的首屆“科技考古周”系列活動在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良鄉(xiāng)校區(qū)開幕。
開幕式現場 圖片由實驗室提供
中國社會科學院副秘書長,中國歷史研究院黨委常務副書記、常務副院長馬援出席開幕式并發(fā)表講話。開幕式由中國歷史研究院副院長、中國考古博物館館長、實驗室主任劉國祥主持。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黨委書記崔唯航、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歷史研究院考古研究所黨委書記張國春分別致辭。
馬援指出,舉辦“科技考古周”,是科技考古與文化遺產保護重點實驗室正式掛牌以后的一項創(chuàng)新舉措,是將實驗室工作緊密融入大學工作的有益嘗試。希望相關各方認真貫徹落實院黨組指示精神,舉全院之力,辦好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積極推動科學研究與教書育人的深度融合,在致力于產出具有創(chuàng)新引領作用的重大研究成果的同時,在學生中培養(yǎng)一批具有高水平研究能力的預備人才隊伍。我院實驗室建設正處在新征程新起點,面臨難得的發(fā)展機遇。希望以“科技考古周”的舉辦為良好開端,實驗室發(fā)展建設不但在科研領域走在前列,更要在服務深化科教融合體制機制改革、推動人才建設和公共服務方面走在前列。
崔唯航表示,十天前,在院黨組的親切關懷下,實驗室正式揭牌。實驗室的成立和落戶社科大,不僅為學校的新文科建設提供了重要動力,也為學校的雙一流建設開辟了新的路徑。學校將以此為重要發(fā)展契機,全面深化科教融合戰(zhàn)略,努力在人才培養(yǎng)、科研創(chuàng)新和文化傳承等方面取得更多突破性成果。與此同時,學校也將做好各種保障、協(xié)調和服務工作,為實驗室的順利運轉和各位老師的高效工作提供堅強保障。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不僅要致力于推動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成為科技考古和文化遺產保護領域的重要陣地,更要讓科技考古和文化遺產保護為中華文化的傳承與發(fā)展貢獻力量,為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考古學派提供堅實支撐。
張國春談到,科技考古,作為一門新興的交叉學科,它融合了考古學、科技史、物理學、化學、生物學等多個學科的理論和方法,為我們探索人類歷史、解讀文化遺產提供了全新的視角和工具??萍伎脊诺陌l(fā)展離不開多學科的交叉融合。正如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所倡導的,我們要加強“絕學”、冷門學科建設,推動科技考古研究領域的理論、方法與技術創(chuàng)新。我們希望通過科技考古周系列活動,促進不同學科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共同推動科技考古的發(fā)展。
據悉,本次活動將持續(xù)至11月30日,并將每年 11 月的最后一周打造成為“科技考古周”品牌?;顒悠陂g,將通過實驗室參觀、專題講座等多種形式,展現實驗室的研究成果與技術優(yōu)勢,為學校師生搭建一個深入了解科技考古、探尋文化遺產保護奧秘的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