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交流互鑒的新平臺
日期:2024-11-29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wǎng)
中國古典文明研究院于雅典正式成立,備受海內外矚目。國際學術界認為,中國古典文明研究院的成立,為中希兩國和世界各國搭建了文明交流互鑒的新平臺,標志著中國在促進文明對話方面取得了又一重大進展。
長期以來,西方古典學在國際古典學界處于主導地位,其研究視角、研究對象、研究結論都具有局限性。在此背景下,作為落實中希兩國領導人重要共識、踐行全球文明倡議的重大舉措,中國古典文明研究院的成立,將為世界古典學知識譜系帶來全新的文化視野、增添全新的文化風采。圍繞中國古典文明研究院成立在國際學術界產生的熱烈反響,本報記者采訪了多位外國學者。受訪學者表示,古典文明傳承發(fā)展是一項重大課題,關乎人類前途福祉。在古典與現(xiàn)代兼容共生、相互交織的今天,中國古典文明研究院將成為中希乃至全球間文明溝通的重要紐帶,對人類文明共同繁榮與進步產生深遠影響。
搭建起熔鑄古今、匯通中外的新平臺
此前,包括美國、法國、德國等19個發(fā)達國家已于雅典設立了古典學研究機構。而中國古典文明研究院的成立,標志著首個來自亞洲國家的古典文明研究機構于希臘正式落地。
談及此,希臘雅典大學古希臘文學助理教授瑪麗安娜·托瑪(Marianna Thoma)對研究院的未來寄予厚望,期待它成為促進中希文明對話的卓越平臺。“中國自古重視經(jīng)典傳承,古典學在中國擁有根基深厚的學術傳統(tǒng)。中國古典文明研究院的成立,將以廣泛的學科門類、雄厚的學術資源、龐大的學術實力,匯聚中希兩國的杰出學者。依托這一新平臺,中希雙方將展開更為廣泛而深入的對話?!?/span>
“研究院的成立,意味著古典學領域一個重要伙伴的加入。該機構將不僅成為中希文明交流的又一大平臺,更將成為東西方文明對話的重要紐帶?!蓖鞋敻嬖V記者,在交流與合作的過程中,中希青年們將驚喜地發(fā)現(xiàn),盡管中國和希臘在地理上相隔甚遠,但這兩大古老文明卻有著諸多共通之處。中國先秦時期的偉大先賢孔子和古希臘圣人柏拉圖在思想上有著驚人的相似性,絕非歷史的偶然,其文化根源可以追溯至早期人類文明的融合與交往。
哥斯達黎加遠程教育大學對外貿易觀察站全球事務主任、研究員維利亞·戈瓦萊(Velia Govaere)向記者表示,中國古典文明研究院在雅典的成立,促進了跨越時空的探索與對話。具有數(shù)千年文化底蘊的中國與作為西方民主發(fā)源地的希臘攜手同行,回溯人類思想之源、總結人類歷史智慧、發(fā)掘人類文明傳統(tǒng),從而為人類文明新形態(tài)注入新活力。
意大利墨西拿大學中世紀哲學副教授濮若一(Nicola Polloni)在首屆世界古典學大會開幕式現(xiàn)場親歷了中國古典文明研究院設立儀式。他表示,能夠在大會上見證這一事件,深感榮幸。中國古典文明研究院的成立可謂振奮人心,為中希學者交流互鑒打開更為廣闊的空間。他進一步闡釋道,通過引入新鮮血液和多元視角,中國古典文明研究院的潛在影響力將在未來的日子里進一步顯現(xiàn)。中國古典文明研究院將搭建起熔鑄古今、匯通中西的新平臺,催化出新的學術合作網(wǎng)絡,為古典知識和思想的傳播開辟新視角。作為古典文明研究的學術“陣地”,中國古典文明研究院的成立將鼓勵更多的海內外學者重新定義古典學的內涵與外延。這一新興機構有望為全球化背景下的古典文明研究帶來寶貴機遇。
雅典大學哲學學院教授帕納約蒂斯·潘塔扎科斯(Panagiotis Pantazakos)對記者表示,中國和希臘同為擁有悠久歷史和深厚哲學傳統(tǒng)的文明古國。希臘憑借其優(yōu)越的戰(zhàn)略地理位置和學術專業(yè)資源,成為眾多國家古典學研究設立海外機構的理想目的地。而如今,隨著中國古典文明研究院在雅典的成立,中希兩國文化與學術交流的新時代即將開啟。
“中國古典文明研究院在希臘雅典的成立可謂一大令人興奮的事件,在中希文明交流互鑒史上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它將為中希兩國和世界各國文明相互啟發(fā)、增進共識開拓豐厚的渠道,對中希兩國乃至世界各國古典學實現(xiàn)跨越時空、跨越國界的學術交流具有非凡意義?!钡聡坡〈髮W古代哲學教授克里斯托夫·赫爾米格(Christoph Helmig)如是說道。
影響力將涉及多個領域
展望未來,不少國際學者指出,中國古典文明研究院建立的合作關系將突破古典文學、哲學、歷史學等傳統(tǒng)領域,逐步擴展到更多的人文學科類別,迎來更為廣闊的學術天地。在中國的助力之下,古典學有望成為一門真正意義上的全球性學科。
談及此,希臘國家科學研究中心“德謨克利特”核與粒子物理研究所研究部主任安德里亞斯·卡里達斯(Andreas Germanos Karydas)向記者介紹,盡管現(xiàn)有的學術框架已開始古典研究的跨學科合作,但雅典豐富的遺址和考古發(fā)現(xiàn)仍存在巨大的開發(fā)潛力,這就需要更多的國際合作、人力和資金支持,尤其是在數(shù)字人文學科和國際協(xié)作項目領域。中國古典文明研究院的成立,也印證了雅典這座城市作為文明交匯點的矚目地位,他期待這所新的研究機構能夠引領未來的古典學國際合作。
雅典科學院拜占庭與后拜占庭藝術研究中心研究部主任奧爾加·卡拉吉奧爾古(Olga Karagiorgou)表示,雅典是19所發(fā)達國家古典文明研究機構的所在地,它們承擔部分由政府授權的研究項目(例如田野研究和發(fā)掘),支持專業(yè)圖書館的運行,一些機構還設有自己的實驗室,并定期發(fā)布活動報告和出版物。隨著中國團隊的加入,來自世界范圍內的學者將在互動、合作和思想交流中,激發(fā)靈感碰撞、達成觀點共鳴,文化外交隨之得以最佳實踐。
英國倫敦國王學院希臘文學與思想專業(yè)榮休教授邁克爾·特拉普(Michael Trapp)了解到,目前研究院正在建設收藏中希經(jīng)典文獻的圖書館。在特拉普看來,擁有一個固定的物理場所作為學術合作中心至關重要。得益于中國古典文明研究院,來自中國的學者將有機會赴往雅典訪問數(shù)周甚至數(shù)月,在將自身融入古典學研究學術社群的同時,為世界古典學研究貢獻卓越力量。
赫爾米格提到,可以預見的是,中國古典文明研究院帶來的影響力將不僅僅限于古典學研究領域,也將涉及國家進步、社會治理、國際交往,以及尖端技術、人工智能、航運和工業(yè)等多維領域。托瑪呼吁,古典學應熱情擁抱來自世界各地的學者,鼓勵他們帶著各自獨特的研究方法和技術共同參與探討,以更加寬廣的視角深化對古典學及其深遠文明影響的認知。
為消弭文明隔閡帶來信心
文明因多樣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鑒,因互鑒而發(fā)展。不少外國學者談道,在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的今天,中國古典文明研究院的成立,將為消弭文明隔閡、化解文明沖突帶來信心、注入希望。
對此,赫爾米格表示極大認同。他提到,古典文明被視為人類的童年時期。在漫長的人類歷史進程中,中華文明、古埃及、亞述、古伊朗、古印度等不同類型的文明享有共通性,也具有獨特性。這幾大文明曾經(jīng)在早期經(jīng)驗、生存法則與文化積淀等方面創(chuàng)造了屬于自身,也屬于全人類的燦爛歷史,其相似性與特殊性值得國際學術界持續(xù)深化研究。中國古典文明研究院的成立,將通過探尋早期文明蘊藏的哲理,為應對道德治理和文化認同等現(xiàn)代性問題提供解決方案?!斑@將激勵中希學者,也將激勵世界各國學者繼續(xù)致力于傳世經(jīng)典研究與傳承,探究幾千年來塑造人類文明的社會秩序、道德倫理、世界觀、價值觀等共同議題?!?/span>
“歷史對于當下的啟示是巨大的。歷史的經(jīng)驗能夠照亮未來,讓各國從對抗的悲劇中吸取教訓,為和平共處提供智慧。人們期待這種促進和諧共存的‘中國精神’,在當今人類走到十字路口的關鍵時刻發(fā)揮重要作用?!备晖呷R表示,中國深知歷史的珍貴價值,并將其轉化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等實際行動。中國不僅在基礎設施和互聯(lián)互通方面促進各國人民的團結,更重要的是,中國致力于構建文明間的理解與和諧之橋。
托瑪稱贊道,正如中國諺語所言,“萬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每一種文明都有各自的優(yōu)與劣。一直以來,中國對于多樣文明的共存之道有著深刻洞見,充分尊重全球文化多樣性,促進不同文明之間的彼此欣賞。中國在尊崇過去的同時,積極擁抱變革,尋求在本土文化與全球文化之間取得平衡。世界有目共睹的是,中國正在以善意與友好,將不同文化傳統(tǒng)融入一個更具包容性的全球體系之中,以點滴行動與真心實意為共筑一個和諧、繁榮、共生的人類美好未來添磚加瓦。
“如今的中國正以闊步前行的開放姿態(tài),致力于全球不同文明間的互學互鑒。中國提出的全球文明倡議,與古典學全球化發(fā)展的時代步伐相呼應。”托瑪補充說。
希臘克里特大學語文學系古希臘語文學教授康斯坦丁諾斯·斯帕諾達基斯(Konstantinos Spanoudakis)對記者表示,對于古典學研究者而言,不僅需要重視本國古典文明研究,也應當注重其他文明古典遺產的研究。文明并非某一國家或民族的專利,而是屬于全人類的共同財富。中國對此有著深刻體悟,并以自己的切實行動將愿景轉化為現(xiàn)實。
濮若一闡釋道,單一敘事下的文明同化可能導致文化多樣性逐漸喪失,轉而導致霸權文化盛行。中國古典文明研究院向世界傳遞出一個令人欣慰的信號,即中國注重在保留自身文明獨特性的同時,擘畫一個美美與共的人類文明繁榮圖景。如此,在世界舞臺上綻放各自光彩的同時,多種文明將共同譜寫一曲優(yōu)美、和諧、動聽的全球樂章。
激活古典文明的現(xiàn)代意義
古典學蘊含的意義,仍然能夠喚起現(xiàn)代人的共鳴。然而,古典學不意味著封閉、遙遠、冰冷的文化遺產。如何跳出經(jīng)史文本解讀的視野,激活古典傳統(tǒng)的現(xiàn)代性,是古典學面臨的重大課題。中國古典文明研究院的成立,意味著古典文明將在現(xiàn)代世界更加熠熠生輝。
斯里蘭卡凱拉尼亞大學考古學教授、遺產研究中心主任明蘭卡(Mangala Katugampola)闡述道,古典學的研究視野不應局限于傳世經(jīng)典的研究,以及與此相關的考據(jù)、釋讀、鑒賞、編撰等。古典學不應停留于過去的文本解讀,也不應局限于歷史的狹窄范圍,而應被賦予真正的全球化內涵。
斯帕諾達基斯談道,古典文明雖屬于古老而悠久的文明,但在現(xiàn)代社會仍具有歷久彌新的啟迪意義。古典學研究承載著歷史視野中人們的經(jīng)歷、希望與期冀,也以新的方式在現(xiàn)代社會重演、開啟延續(xù)到未來的對話。因而,對古典思想的重新詮釋可以應用于當代問題的解決。
“提及古典學,許多國際學者將其狹隘地理解為研究古希臘羅馬的學問,即狹義上的古典學經(jīng)史傳統(tǒng)。我注意到,中國正通過建構中國自主的古典學知識體系,并提出新的范式,搭建屬于世界的古典學共同體,將古典學的投射維度在全球范圍內拓展與延伸,此舉之于打通東西方屏障無疑至關重要?!彼古林Z達基斯說。
“我仔細閱讀了習近平主席致首屆世界古典學大會賀信。賀信字里行間激勵著中希學者與世界各國學者將歷史深處的共有智慧加以重新發(fā)掘?!泵魈m卡告訴記者,習近平主席的賀信令各國古典學研究者備受鼓舞,他也深切感受到中國對深化古典文明研究、推動文明交流互鑒的高度重視,這在文化偏見、隔閡與誤解盛行的當今時代尤為珍貴。
中華文明展示自身的舞臺和窗口
在扎根每一種文明自身土壤的同時,古典學研究有待突破“西方中心論”視角、觀點與立場。對此,赫爾米格談道,如今,西方社會沉迷于已經(jīng)逝去的“單一敘事”時代,這帶來了災難性后果,尤其阻礙了人們共同解決氣候變化、社會包容等緊迫問題。在國際交往日益頻繁的今天,許多有識人士已經(jīng)意識到“西方中心論”的局限性。
談及此,斯帕諾達基斯認為,中國古典文明研究院的成立,彰顯了中國在全球古典學交流中的建設性角色,也凝聚著中國為尋求文明相處之道、破除人類文明迷霧的不懈努力。這一機構不僅傳遞出感知世界文明前沿的中國心聲,也將塑造一種海納百川而豐富多彩的全球化愿景。
溯歷史的源頭才能理解現(xiàn)實世界,循文化的根基才能讀懂今日中國。“正是中國古典文明滋養(yǎng)并成就了生生不息的中華文明。中國古典文明研究院的成立,標志著中華文明的思想結晶與璀璨精髓將進一步與現(xiàn)實世界相結合,也將進一步走向海外、惠及全球?!泵魈m卡說。
明蘭卡提到,古典知識只有跨越國界,廣泛惠及全球民眾,才能對人類文明的持續(xù)進步產生深遠而積極的影響。在多重挑戰(zhàn)和危機交織疊加的今天,沒有任何一個文明可以獨善其身。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的特殊時刻,中國古典文明研究院作為世界古典學研究機構新成員的加入,顯得尤為彌足珍貴。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古典文明研究院不僅代表著一個新機構的成立,更將成為中華五千多年文明展示自身的舞臺和窗口。它將古老火種、歷史經(jīng)驗、人文關切融為一體,并致力于探索當下、觀照未來。中國古典文明研究院在雅典的成立,將向世界呈現(xiàn)一個更加真實、多彩、開放的中國,也將激勵全球學者擔負起古典學研究的重大使命?!彼古林Z達基斯總結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