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進步的兩個阻力
日期:2009-04-02 來源:南方網(wǎng)
近兩年我受命讀了兩部馬克思主義哲學教科書的書稿,從中得到不少啟發(fā)。一方面看到參與寫作的青年朋友都十分努力,希望克服以往研究中固步自封、夜郎自大的惡習,注意去探索一些新問題和新思路。這反映了我們的理論研究正在深入、新的理論人才正在成長,這令人鼓舞。但另一方面也發(fā)現(xiàn),要前進,阻力還不小。這些阻力主要來自兩個方面:一是非理論的,二是理論的。
所謂非理論的原因,即領(lǐng)導的要求,似乎哲學的任務,只要歸結(jié)為滿足某些政策上的需求就可以了。結(jié)果把理論工作變成了某些政策的注釋,使它喪失了自己安身立命的根本。猶如芭蕾舞演員似的,不停地在舞臺上轉(zhuǎn)圓圈,而且轉(zhuǎn)得圓、轉(zhuǎn)得快,可惜腳跟不著地。還自以為是“常有理”,其實,“常有理”即“常沒有理”。這是20世紀80年代以來,理論工作的威信一落千丈的重要原因。這個問題本來已經(jīng)討論得很多了,為什么難以克服呢?我看問題在于有些領(lǐng)導者,總以為自己比理論研究者要高明,必須為理論研究工作者劃定活動的框框。這是從“仕而優(yōu)則學”中引申出的一種怪論在作祟。似乎一個人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水平的高低,不是數(shù)十年刻苦學習鉆研的結(jié)果,而是官位大小決定的。由此,可以看出,理論工作的順利發(fā)展,不僅取決于理論工作本身,還取決于社會政治生活民主化的進步。
另一部分阻力來自理論研究本身,即理論研究中,有一些錯誤觀念被認為是不可不尊的圭臬。不過這些圭臬有的是以往我們自己的研究中形成的,有的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對西方思想“食洋不化”導致的。非常有意思的是:這兩個方面常常能合二為一。為什么?就是因為兩者有一個共同點,即都蔑視辯證法,都構(gòu)成了理論進步的阻力。
?。ㄗ髡撸罕本?朱德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