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遐思
日期:2024-03-27 來源:深圳特區(qū)報
◎ 謝華
春雨,有時候來勢兇猛,有時候溫婉纏綿。
此時,獨坐于老臺門里的一隅,輕輕推開那雕花木窗,看著雨從天井和排列有序的灰色瓦楞溜槽處滴落在青石的臺階上,清悅有序的滴嗒聲在沾衣欲濕的雨霧里,如絲竹輕彈不停地洗耳,一切都是那樣的朦朧,一些莫名的情緒絲絲縷縷入心。
這樣的雨天,適合泡一杯熱茶,然后讓自己的思想盡情地放飛。
這個季節(jié)飄在天空的細(xì)雨,看上去很是悠然的樣子,飄逸靈動地游弋在塵世間,一種寧靜致遠(yuǎn)的感覺從心底油然升起,試著將手伸出窗外,絲絲的細(xì)雨如弦,不經(jīng)意間就彈撥了一曲迷離的風(fēng)情。且看這細(xì)雨,飄忽、連綿,不喧囂,不落寂,垂直而降又隨風(fēng)傾斜由遠(yuǎn)及近地涌來,落到手心上的時候,又有些微涼、濕潤,想把手心里的那一點點雨水攥住,它們卻又嬉笑地離開了。如此的動作,讓有些浮躁的心緒,此時此刻也變得平靜。
天井下正中間,一個個水泡在那口大水缸里濺起,水泡又馬上破裂,變成一朵朵小水花,開了又滅,很燦爛又很寂寞。缸中的那幾株稚嫩嬌柔蓮,隨著雨聲有節(jié)奏地濺響,微微萌動的枝頭,也在伴隨著這雨聲向上拔節(jié),仿佛這雨聲也有了顏色,或許,不用一夜的光景,這些蓮便會吐露出惹人憐愛的粉紅色花蕾。那個時候,老臺門才會顯示出最美的景致。
一場場春雨,都在閱盡人間繁華,他們也都是從青澀逐漸變得成熟,繼而對大地有了潤澤、持久的態(tài)度。
手持這盞仿宋瓷碗里,那幾枚靈動清秀的龍井茶,在溫?zé)岬拈_水沖擊下,舒緩著身子,帶著“茶亦醉人何須酒,書自香我何須花”。如煙一般的往事,沉浸于淡淡的人生,悠遠(yuǎn)而溫潤。
倏然間,窗前被外面朦朧的雨霧織成一簾輕紗,漫無邊際地浸入每個角落,讓這春天匆匆地來又匆匆地漸行漸遠(yuǎn)。春天的痕跡就會在雨過天晴之后留下一抹輕愁。此時,老臺門里來了一些參觀的人,雨珠飛濺在他們撐著各色的傘面上,把我有些發(fā)呆的狀態(tài)驚醒了。
這樣的雨天,最適合讀書寫作!
書里那些呆板的文字,在雨聲的呼喊下,竟然也經(jīng)不住誘惑,翻動書頁的那一刻,沙沙響起的與落雨有著極其相似的聲音。似乎也讓我感覺到一個個一行行結(jié)隊的文字,它們凸顯出來的歡喜或者悲傷突然從紙上跳出,與那雨滴嬉戲打鬧,有久別重逢的雀躍。
將書合起來吧,那些充滿靈性的文字也如同回家了。是時候該寫一點文字了,用心里那盞微弱的燈和自己僅有的一點光和溫暖,寫故鄉(xiāng),寫文史,不看窗外的雨是大是小,寫自己想寫的一切就好了。待若干年以后,再來翻閱在雨天里寫的文字,可能就會發(fā)現(xiàn)那些相識的、相知的都會以另一種形式與人相逢。
不然,那些唐詩宋詞抒發(fā)雨的熱鬧,怎會在千百年來還會輪番粉墨登場,字里行間來去匆匆的那些隱喻,以為是讀懂了呢!其實,那只是表面的,而藏在雨聲背后那些新詞舊曲的表白,還需要我們今人相互斟酌。
雨停了,陽光初霽,老臺門地面上殘留的微涼瞬間蒸騰起熱氣來,水缸里那幾株蓮,突然顯得挺直了。想來,中國古人是浪漫的。他們從不忘記與外界的交流,留一方天井,目的是觀云讀月,望鳥展翅翱翔,聽風(fēng)吹過屋檐的聲音。
“連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覺夏深?!痹瓉磉@一場雨,確實能夠給人們期待擁有一顆平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