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二区亚洲精品_无码一级精品影片_A级欧美黄片免费观看_亚洲人妻古典系列

探求真理 發(fā)展學術 服務社會
歡迎訪問深圳市社會科學網 今天是

學術研究

二里頭玉器:鉤沉夏史的新視角

 日期:2021-03-18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二里頭文化玉器是認識夏時期玉器的基礎。夏王朝的誕生開創(chuàng)了中國歷史發(fā)展的新紀元,同時也引導中華古老的玉文化在歷經4000多年的發(fā)展后,進入了一個嶄新時代。

  玉器類型與時代特征 

  目前,考古發(fā)現的二里頭文化玉器約有120多件,出自16處遺址,以二里頭遺址出土的玉器最多,有90多件,其中在二里頭遺址的25座墓葬中出土了約60件玉器;另外還有數件綠松石片鑲嵌的器物,如綠松石龍形器、綠松石銅牌飾、綠松石圓形銅器,以及數以千計的綠松石片。

  二里頭文化玉器的器類分別是:牙璋、戈、戚、鉞、鏟、刀、柄形器、鈴舌、璧、琮、笄首、圓箍形器、璜、環(huán)、玦、墜飾、月牙形飾、板、管、杯、錛、鑿、鏃、紡輪,以及各種飾件,包括尖狀飾、方柱形器、鉆孔玉飾、蠶形飾等。其中,最為醒目的是出現了一批新穎器形,如牙璋、玉戈、帶扉牙玉戚與多邊刃玉戚、帶扉牙大玉刀、窄長條形玉鉞、有領玉璧、柄形器,以及鈴舌、月牙形飾等。這些玉器的流行,成為一個時代的標志。

  二里頭文化玉器的時代特征,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點。

  其一,延用以往的一些玉器器類。如玉琮、玉璧、玉環(huán)、玉璜、長條形玉鉞、扁平長方形玉鉞、玉錛、玉鑿、圓箍形器、鷹笄首等。這些玉器的文化傳統(tǒng),有的屬良渚文化,有的屬陶寺文化,有的屬石家河文化晚期(也稱“后石家河文化”)。

  其二,在前一階段出現的玉器玉類基礎上,出現了一批新穎的玉器器類,發(fā)展成為具有時代特征的二里頭文化玉器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扉牙發(fā)達的牙璋、玉戈與月牙形飾、帶扉牙玉戚、大孔帶扉牙圓弧形刃玉戚、帶扉牙大玉刀、玉杯、有領玉璧、形制規(guī)范的柄形器、玉鈴舌、綠松石片鑲嵌組合器物等。這些玉器的前身,以陶寺文化的玉器為主,也有石家河文化晚期的玉器??梢哉f,具有二里頭文化時代特征的玉器群的形成,主要在陶寺文化玉器和石家河文化晚期玉器的基礎上發(fā)展而來。

  其三,新型的大型玉器,以象征武器的儀仗用具為主。如扉牙發(fā)達的牙璋、玉戚、玉戈、帶扉牙大玉刀等,均出自墓葬,都是儀仗用具。大型儀仗類玉器的出現,是二里頭文化玉器最基本的時代特征。這些儀仗類玉器大都是從二里頭文化三期開始出現的,所以也可以認為,儀仗類玉器是二里頭文化三、四期玉器的最主要特征。

  其四,玉器制作的掏膛工藝出現。如鄭州大師姑玉杯所表現出來的掏膛工藝,尚不見于二里頭文化之前的玉器上。

  其五,產生了一批具有時代特征的玉器紋飾。如細而凸的減地細陽紋線條,極為規(guī)整的凹凸弦紋,以纖細三條線為單元的線條紋及其組成的網格紋,密集的凹凸細線紋,人面紋飾中眼睛紋逐漸向“臣”字形演變,云雷紋,以及扉棱齒牙裝飾的興起。這些具有時代特征的玉器紋飾,主要體現在牙璋、玉戚、帶扉牙大玉刀、玉柄形器上,也大都是在二里頭文化第三期開始出現的。

  除纖細三條線為單元的線條紋及其組成的網格紋之外,大都是石家河文化晚期玉器紋飾的進一步發(fā)展。由此表明了兩個重要現象。一是石家河文化晚期的玉器制作工藝,是二里頭文化玉器制作工藝的主要源頭。二是纖細三條線為單元的線條紋及其組成的網格紋,是二里頭文化玉器紋飾最顯著的特征。依據這一特征,可以判定出自二里頭文化以外的其他考古學文化和單位或傳世玉器的時代與考古學文化屬性。

  其六,二里頭文化玉器的組合,以玉柄形器搭配其他各種儀仗類玉器為基本特點。這種玉器組合主要體現在二里頭文化的墓葬中。

  以上這些特點,是中原地區(qū)在公元前1750年至公元前1530年之間玉器的基本特點,而且反映的主要是二里頭文化三、四期,即公元前1610年至公元前1530年之間玉器的基本特點。

  研究進展與存在問題 

  需要指出的是,二里頭文化玉器以在二里頭遺址墓葬中出土的最具代表性。這些墓葬雖然有較多的隨葬品,但規(guī)模不大,墓主的社會地位并不是很高,出土的玉器以儀仗類玉器為主要特色,也表明了這些墓主的身份,大都是普通貴族,如高等級侍從一類,而不是高等級的貴族。

  據此現象,我們認為,二里頭文化高等級的玉器,即“王”使用的王室玉器,或許還沒有發(fā)現,或許已發(fā)現于二里頭文化之后的其他文化遺存中而尚未被識別出來。由此可以推想,現在所認識的二里頭文化玉器,僅僅是那時期大批高檔玉器的冰山一角!而未來二里頭文化王室玉器的發(fā)現,將會極大充實我們對二里頭文化玉器特點的認識。

  夏王朝的建立、夏文化的發(fā)展,開創(chuàng)了玉器制造工藝的新天地,玉器的文化內涵也更為深邃,從而使夏時期達到了中國玉器的一個時代高峰。這些玉器造型別致,制作精工,使用方式特殊,含義豐富,形制與文化內涵厚重,是當時社會上層貴族使用的一種特殊用品,是探索夏史的重要素材。但是,目前考古發(fā)現的夏時期玉器,以及對發(fā)現的這些玉器的認識,尤其是對這些玉器使用功能的認識仍有待提升。

  我們認為,二里頭文化三、四期的玉器,可能是商湯作夏社時期的玉器。目前發(fā)現的具有鮮明時代特征的二里頭文化三、四期玉器,個別的是夏王朝時期玉器的延用,而大部分玉器如扉牙發(fā)達的牙璋、玉戈、帶扉牙大玉刀、玉戚等,則是夏社時期的儀仗用品。

  牙璋、玉戈、玉戚是夏時期創(chuàng)作發(fā)明的三種形制特殊的玉兵器。如目前在二里頭文化一期之前的新砦期發(fā)現的牙璋、玉戚,形制簡單,缺少扉牙裝飾或只有極簡略的扉牙,都是實用的兵器。這種形體較大玉兵器的產生,是隨夏王朝創(chuàng)立對玉器形制的需求而興起的,是一個嶄新時代降臨的標志。這三種玉器在二里頭文化三、四期已經作為象征武器的儀仗使用了。其中,牙璋伴隨著夏王朝的覆滅、夏部族的擴散而流傳四方,并伴隨著二里頭夏社被鏟除而在中原地區(qū)逐漸退出歷史舞臺,卻在成都平原的三星堆文化中得以復興。玉戈、玉戚則在二里頭文化之后得到了進一步發(fā)展。

  二里頭文化三、四期的牙璋、玉戈、玉戚,以及大玉刀、玉鉞、綠松石銅牌飾等,甚至宮殿、宮城等,都是在夏王朝舊都上呈現的一種文化復興現象。

  綜上,目前發(fā)現的二里頭玉器僅僅是夏時期、夏王朝、夏王朝舊都玉器的冰山一角,也是中華玉文化發(fā)展過程中第一座時代高峰的冰山一角。

  (作者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