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一帶一路進程 繪制理論探索圖卷
日期:2018-11-20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2018年8月27日,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工作5周年座談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會上發(fā)表了重要講話。他強調,2013年秋天我們提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以來,已引起越來越多國家熱烈響應,共建“一帶一路”正在成為我國參與全球開放合作、改善全球經濟治理體系、促進全球共同發(fā)展繁榮、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中國方案。以共建“一帶一路”為實踐平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是從我國改革開放和長遠發(fā)展出發(fā)提出來的。共建“一帶一路”不僅是經濟合作,而且是完善全球發(fā)展模式和全球治理、推進經濟全球化健康發(fā)展的重要途徑。
5年來,共建“一帶一路”大幅提升了我國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水平,推動了我國開放空間從沿海、沿江向內陸、沿邊延伸,形成了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新格局。據統計,我們同“一帶一路”相關國家的貨物貿易額累計已超過5萬億美元,對外直接投資超過600億美元,為當地創(chuàng)造了20多萬個就業(yè)崗位,我國對外投資正成為拉動全球對外直接投資增長的重要引擎。
共建“一帶一路”需要堅持對話協商、共建共享、合作共贏、交流互鑒,需要推動工程、經濟、教育、科技、文化、體育、旅游、衛(wèi)生、考古等各領域的全面交流合作,也需要理論研究者和實踐工作者攜手共建、群策群力。理論研究者在推進“一帶一路”建設中承擔著重要而光榮的使命,回眸五年來推進“一帶一路”建設中的理論探索圖卷,對于推動今后“一帶一路”建設更好更快地發(fā)展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為此,我們在近日專門組織人員檢索并統計了5年來我國“一帶一路”理論研究方面的成果,主要包括期刊論文、碩博士學位論文、報紙文獻、出版的專著、立項的課題、舉辦的學術會議等,期望能從文獻計量這一視角,繪制出理論界在推進“一帶一路”偉大建設中的探索進程。
理論研究活躍
成果數量爆發(fā)式增長
自2013年秋天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一帶一路”倡議以來,理論研究工作者迅速行動起來,取得了許多研究成果,為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提供了各方面的理論支持。因此,近五年來也是“一帶一路”理論研究快速發(fā)展、成果數量爆發(fā)式增長的時期。
經統計,截至2018年9月3日,僅中國知網數據庫(CNKI)收錄的論文篇名中包含“一帶一路”的期刊論文就有20611篇,其中2014年172篇,2015年迅速增加到3450篇,2016年達到4392篇,2017年達到8213篇,預計2018年將超過1萬篇。論文篇名中包含“一帶一路”的碩博士學位論文有773篇,其中2015年有25篇,2016年迅速增加到225篇,2017年增加到341篇,預計2018年可能會超過500篇。報紙文獻庫中共檢索到篇名中包含“一帶一路”的文章共20186篇,其中2014年有544篇,2015年迅速增加到5959篇,2016年回落至3482篇,2017年又迅速增加到7655篇。
在專著出版方面,通過檢索“國家圖書館聯機公共目錄查詢系統”,我們發(fā)現“題名”中包含“一帶一路”的著作有636部。其中2015年出版了74部,2016年出版了181部,2017年出版了281部,呈現出高速穩(wěn)定增長的態(tài)勢。
在課題立項方面,同樣也呈現出這種快速增長的態(tài)勢。通過檢索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和教育部人文社科規(guī)劃基金課題名稱中包含“一帶一路”的數據,我們發(fā)現自2014年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課題中最早立項了“‘一帶一路’戰(zhàn)略下推進中國—東盟互聯互通對策研究”后,5年來(2018年數據未齊)共立項了388項研究“一帶一路”的課題,其中2015年31項,2016年102項,2017年146項,2018年的數據還未齊,但能查到的也已有108項;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規(guī)劃基金共立項了144個課題,其中2015年有16項,2016年有13項,2017年有67項,2018年有48項(數據未齊)。
另外,在舉行的學術會議方面,通過檢索中國知網會議論文數據庫,我們發(fā)現僅僅在學術會議名稱中出現“一帶一路”的就有20多個,如《2014年盤古智庫課題報告:絲路一帶一路大自貿區(qū)頂層設計》《2015人民幣國際化報告——“一帶一路”建設中的貨幣戰(zhàn)略》《“一帶一路”與鄂爾多斯發(fā)展學術研討會》《海南與“一帶一路”:語言與商務—科技翻譯學術交流研討會》《2016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金融論壇暨第三屆金磚國家經濟智庫論壇:“一帶一路”、金磚國家與世界新秩序》《2017世界經濟特區(qū)發(fā)展論壇:“一帶一路”背景下的自貿區(qū)建設與深哈合作》《北京論壇(2017)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變化中的價值與秩序:文明傳承與互動視角下的“一帶一路”》等。顯然,實際舉辦的關于“一帶一路”主題的會議數量將遠遠超過中國知網會議論文數據庫中所能夠檢索到的數量,因此這里的數據只能管中窺豹。
研究隊伍來源廣泛
新設機構及內地沿邊機構增長快
研究隊伍是推動“一帶一路”研究事業(yè)持續(xù)發(fā)展壯大的主要力量。5年來,“一帶一路”理論研究隊伍迅速形成,走過了由少到多、由弱到強、由散到聚、繼舊立新的發(fā)展之路。
從期刊論文的高產發(fā)文機構看,既有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邊疆研究所、中國社會科學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中央民族大學東亞關系與邊疆問題研究中心、復旦大學中國與周邊國家關系研究中心、武漢大學國家領土主權與海洋權益協同創(chuàng)新中心、云南大學周邊外交研究中心等一直關注國際關系研究、國別研究、區(qū)域研究、國際金融研究、國際貿易研究、邊疆研究等領域的研究機構,又有大量5年來新成立的主要以“一帶一路”相關問題為研究對象的專業(yè)化研究機構,如中國社會科學院“一帶一路”研究中心、中國科學院“一帶一路”戰(zhàn)略研究中心、北京大學“一帶一路”研究中心、清華大學“一帶一路”戰(zhàn)略研究院、浙江大學“一帶一路”合作與發(fā)展協同創(chuàng)新中心、北京師范大學“一帶一路”研究院、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中國“一帶一路”戰(zhàn)略研究院、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一帶一路”法治研究中心、復旦大學“一帶一路”及全球治理研究院、國際關系學院中國與全球化智庫“一帶一路”研究所、吉林大學“一帶一路”研究中心、廈門大學“一帶一路”與東南亞研究院、湖南師范大學“一帶一路”研究院、江蘇師范大學“一帶一路”研究院、陜西師范大學“一帶一路”建設與中亞協同創(chuàng)新中心、西南財經大學“一帶一路”發(fā)展研究中心等。根據對期刊論文機構的統計,發(fā)現5年來新成立的研究機構中,僅僅在機構名稱中包含“一帶一路”的機構就有57家之多。
另外,從課題負責人所在機構角度統計發(fā)現,按獲得課題數量多少排列,名列前位的是:中國社會科學院、云南大學、四川大學、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復旦大學、廣西大學、廈門大學、暨南大學、蘭州大學、寧夏大學、西安交通大學、中央民族大學、廣西財經學院、內蒙古大學、山東大學、上海社會科學院、新疆財經大學、浙江工商大學、華僑大學、廣西民族大學、內蒙古財經大學、新疆師范大學、云南財經大學、云南民族大學、西南大學、重慶工商大學、湘潭大學等,這些機構的課題數量都在4項以上。上述研究機構名單顯示,除了中國社會科學院、復旦大學、廈門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山東大學、上海社會科學院等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力量本身比較強的機構,還有不少機構來自于內陸不發(fā)達地區(qū)和沿邊地區(qū)。
由此可見,“一帶一路”理論研究隊伍的來源分布非常廣泛,但新設機構和內地沿邊地區(qū)機構已成新主力。
研究地域廣闊
覆蓋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言,共建“一帶一路”是我國參與全球開放合作、改善全球經濟治理體系、促進全球共同發(fā)展繁榮、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中國方案。因此,“一帶一路”理論研究中必然會大量地出現相關國家和地區(qū)的國家名、地區(qū)名、城市名等。顯然,如果統計出文獻篇名或文獻關鍵詞中出現的這些國家名、地區(qū)名、城市名,將具有多方面的意義。比如可以幫助我們更多地或更清晰地了解哪些地域在“一帶一路”建設中具有最重要的地位,哪些地域在“一帶一路”建設中已經走在了前面,哪些地域可能更有動力加入到“一帶一路”建設中來,哪些地域可能有更強的研究力量在探索“一帶一路”建設的相關問題,等等。
按照期刊論文關鍵詞中出現的地名統計,我們發(fā)現論文關鍵詞中涉及的地域范圍非常廣闊、地名琳瑯滿目:既有一些區(qū)域性名稱,如南亞、東盟、歐洲、中巴經濟走廊、中亞、東南亞、亞洲、北美洲、中東、中東歐、印度洋地區(qū)、沿海地區(qū)、長江經濟帶等,又有很多國家名,還有我國各省市自治區(qū)名。
經統計,按照期刊論文關鍵詞中出現的國家(地區(qū))名統計,發(fā)現共有107個,占了全球國家(地區(qū))名中的48.1%(見圖)。出現頻次較多的國家(地區(qū))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俄羅斯、美國(美利堅合眾國)、哈薩克斯坦、巴基斯坦、印度等;出現頻次較多的我國省市自治區(qū)名或城市名稱則有新疆、廣西、江蘇、陜西、浙江、北京、重慶、連云港、甘肅、廣東、山東、內蒙古、河南、西藏、香港、西安等。顯然,隨著時間的推移,必將會有越來越多的地域名稱出現在“一帶一路”大家庭的理論研究地圖中。
研究主題豐富
正吸引越來越多學科領域關注
“一帶一路”倡議自提出以來,作為一個新興的研究領域,即刻吸引了各學科領域學者們的關注。其涉及學科之多、研究主題之豐富,都明顯超過了其他一般性學術領域,以至有些學者已經在倡議建立“一帶一路”學。
通過對20611篇期刊論文關鍵詞的統計,我們發(fā)現論文關鍵詞的種類非常龐大,共有23776個,我們繪出了頻次在25次及以上的一部分關鍵詞,主要有:產能合作、經濟、投資、財政、金融、互聯互通、跨境電商、對外投資、人類命運共同體、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經貿合作、基礎設施建設、對外貿易、國際貿易、經濟發(fā)展、對外傳播、產業(yè)、港口、人文交流、自貿區(qū)、國際合作、美元、出口、風險、命運共同體、對外開放、金融機構、高等教育、海外投資、經濟合作、能源合作、銀行、全球治理、基礎設施投資、農產品等。由此可見,目前“一帶一路”理論研究的主題主要呈現出兩方面特征,一是在整體上呈現“廣”“散”特征,即內容涉及非常豐富,但內部主題結構尚未穩(wěn)定;二是目前在論文數量上占主要地位的是經濟學、管理學、政治學等學科領域的研究主題,同時正在吸引教育學、民族學、語言學、文化學、藝術學、新聞學與傳播學、圖書館情報與文獻學、社會學、法學、地理學、宗教學等各學科領域相關學者的關注。從具體領域看,目前研究比較多的是外交、經濟和工程等領域,同時教育、科技、文化、體育、旅游、衛(wèi)生、考古等領域的研究正在迅速增加。
深入推進理論研究
邁向高質量系統化前瞻性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經過夯基壘臺、立柱架梁的五年,我們已經完成了共建“一帶一路”的總體布局,繪就了一幅“大寫意”,今后要聚焦重點、精雕細琢,共同繪制好精謹細膩的“工筆畫”。回眸5年來的理論研究進展,我們欣喜地看到了已經取得的成績,但在同時,我們又更加感覺到了進一步推進理論研究的緊迫性,因為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推進,將會有更多的理論研究問題需要我們去解決。如果說,前一階段理論研究者的貢獻更多地體現在“強調意義”并“積極倡導”方面,那么后一階段理論研究者的貢獻就要更多地體現在“建設和發(fā)展研究”等方面;如果說,前一階段理論研究者的貢獻更多地體現在“成果數量的增速”方面,那么后一階段理論研究者的貢獻就要更多地體現在“高質量、系統化、更富前瞻性的研究”方面;如果說,前一階段理論研究者的關注點更多地放在那些最重要的國家、地區(qū)和城市上,那么后一階段理論研究者的關注點還將擴展到全球范圍內更多的國家、地區(qū)、城市上;如果說,前一階段理論研究者更多是來自于“經濟學、管理學、政治學”等學科和領域,那么后一階段理論研究者的來源就將繼續(xù)擴展到更多的學科和領域,從而以“眾人拾柴火焰高”“萬眾一心齊用力”的豪情去創(chuàng)造更輝煌的未來。
?。ㄗ髡呦岛贾蓦娮涌萍即髮W中國評價科學研究院副院長、特聘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圖書館副研究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