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二区亚洲精品_无码一级精品影片_A级欧美黄片免费观看_亚洲人妻古典系列

探求真理 發(fā)展學術 服務社會
歡迎訪問深圳市社會科學網 今天是

深圳市民文化大講堂

吳大兵:習近平論歷史觀教育探析

 日期:2020-03-23   來源:深圳社會科學

  習近平論歷史觀教育探析

  吳大兵

  [摘要]明鏡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對加強歷史觀教育發(fā)表了許多重要論述,這些論述包括要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把“國史黨史軍史”作為學習教育的主要內容,推進教育方式創(chuàng)新,達到“知史愛黨,知史愛國”“增強開拓前進的勇氣和力量”的目的等。其觀點凸顯出鮮明的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導向、強烈的愛國情懷與民族使命擔當、宏大的歷史視野與整體思維方式等特征。新時代需要我們深入踐行這些重要論述,為中國夢的實現筑牢思想基礎。

  [關鍵詞]習近平?歷史觀?教育?重要論述

  作者簡介:吳大兵,重慶社會科學院哲學與政治學研究所研究員。

  本文系2017年度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重大項目“關于民主集中制的理論與實踐研究”(2017YZD14)、重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重點課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制度優(yōu)勢研究”(16ZTZ06)的階段成果。

  

  知史以明鑒,查古以至今。歷史觀是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根本體現。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加強歷史觀教育在許多重要會議、重要活動、重要場合發(fā)表了重要講話,包括“樹立正確歷史觀”,把“國史黨史”作為學習教育“必修課”,加大歷史的教育、研究、宣傳,促進歷史觀教育工作方式創(chuàng)新,達到“知史愛黨,知史愛國”[1]“把握歷史規(guī)律,增強開拓前進的勇氣和力量”[2]等。當前,學界對習近平歷史觀的內容和意義展開了較為廣泛和熱烈的討論,但很少從其歷史觀教育的視角對這些重要論述形成的依據、理論內涵和基本特征,以及踐行路徑作系統(tǒng)深入的分析和探究。而在新時代新任務的當下,這一研究主題凸顯出極其重要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

  一、習近平加強歷史觀教育的

  重要論述形成依據

  從梁家河到中南海,從《之江新語》到《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習近平一直對歷史觀教育都給予了極大的關注,其系列的講話、文章等形成了加強歷史觀教育系統(tǒng)的認識,內容豐富,思想深刻。深究其形成的背景,既有馬克思主義歷史觀的理論奠基,更是其個人實踐歷練與深刻感悟。

 ?。ㄒ唬R克思主義關于歷史觀教育基本思想的理論奠基??恩格斯曾指出:“歷史就是我們的一切。”[3]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關于加強歷史觀教育的一系列論述,可集中于三方面:一是歷史是我們思想前進的起點。恩格斯曾指出:“歷史從哪里開始,思想進程也應當從哪里開始,而思想進程的進一步發(fā)展不過是歷史進程在通向理論上前后一貫的形式上的反映”[4]。這一觀點,開啟了我們正確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邏輯起點和應堅持的基本態(tài)度。正基于此,列寧進一步指出:“在分析任何一個社會問題時,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絕對要求,就是要把問題提到一定的歷史范圍之內”。[5]在我國改革開放的具體實踐中,鄧小平將這一思想直接表述為“我們是歷史唯物主義者,研究和解決任何問題都離不開一定的歷史條件?!盵6]二是歷史是執(zhí)政黨的使命承載。早在《共產黨宣言》中,馬克思就指出,無產階級執(zhí)政黨的使命就是實現“共產主義”,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fā)展”。而“真理的彼岸世界消逝以后,歷史的任務就是確立此岸世界的真理?!盵7]中國共產黨自誕生之日起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貫穿中國共產黨發(fā)展的全過程。三是青年尤其需要樹立正確的歷史觀。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對如何讓青年樹立正確的歷史觀,給予了極大的關注。馬克思在《青年在選擇職業(yè)時的考慮》一文中指出,“人只有為同時代人的完美、為他們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達到完美?!瓪v史把那些為共同目標工作因而自己變得高尚的人稱為最偉大的人物;經驗贊美那些為大多數人帶來幸福的人是最幸福的人”[8]。針對“文革”中青年中出現的思想問題,鄧小平也曾指出,“受蒙蔽的群眾大多是青年人,他們不懂我們黨的歷史、革命的歷史,沒有經過艱苦歲月的鍛煉,加上‘四人幫’的毒害、腐蝕,很多事情不明了,覺悟不高”[9],等等。這些觀點和看法構成了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加強歷史觀教育的核心理念和基本要求。

  追溯習近平理論素養(yǎng)的豐富和發(fā)展,從在陜北當知青,到成為黨和國家最高領導人,從梁家河窯洞燈光下讀書,到中南海辦公室藏書,40多年來,習近平的書單中,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始終是一個重要類別;從大學時深研《資本論》,到工作后在《福建論壇(經濟社會版)》發(fā)表“論《〈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的時代意義”,在《中共福建省委黨校校報》發(fā)表“略論《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的時代意義”……歷史,特別是中國近代史和中國共產黨黨史也是習近平潛心研究的內容。馬克思主義歷史觀潛移默化地深深融入了他的歷史觀靈魂。由此,他指出:“歷史是人類最好的老師?!币驗椤爸匾暁v史、研究歷史、借鑒歷史,可以給人類帶來很多了解昨天、把握今天、開創(chuàng)明天的智慧?!盵10]而“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歷史觀和方法論”[11],是對待歷史觀的基本立場?;仡櫫暯皆诘胤街髡捌渥哌M中南海以來發(fā)表的一系列關于加強歷史觀教育的講話和文章,不難得出這樣的結論:如果說馬克思主義歷史觀是習近平歷史觀形成的理論基礎,那么馬克思主義有關加強歷史觀教育的基本理念和要求,則從根本上促成了和保障著習近平關于加強歷史觀教育重要論述的產生。

 ?。ǘ┴S富的人生歷練與對現實問題深刻體悟的升華??習近平關于加強歷史觀教育的重要論述的形成固然有著鮮明的思想基礎和理論支撐,其實,他豐富的人生歷練與對現實問題的深刻感悟則從根本上為其歷史觀教育重要論述的形成提供了動力和保障。從他的人生歷練來看,早年習近平從小學、中學,然后是7年的知青生涯,再然后是4年大學生活。期間經歷了3年的困難時期、父親習仲勛冤案株連變故、體驗到“上山下鄉(xiāng)”的熱潮和遭遇其他多重困難。他克服種種困難,勇于上進,入團、入黨、當選村支書;認真學習,閱讀了大量書籍,特別是歷史經典;關注社會,注重反思人生、社會和歷史問題。一種歷史情懷和擔當已在這一階段深深融進他的思想。正如他后來在《我是黃土地的兒子》中所說:“22歲離開黃土地時,我已經有著堅定的人生目標”,即“為人民做實事”。從1979年到2007年,他對加強歷史觀教育給予更多關注,如在河北省正定縣任職期間他就十分關注老干部的歷史貢獻、古人智慧、民族傳統(tǒng),特別是就愛國歷史傳統(tǒng)、共產主義運動歷史發(fā)表許多論述;在福建工作期間,他大力倡導挖掘和弘揚閩東革命歷史文化、畬族的歷史文化等;在浙江工作期間,他推崇“紅船精神”,闡釋黨的先進性;等等。深窺其中,這一階段習近平不僅善于從歷史中吸取營養(yǎng),更秉持初心、繼往開來,特別是注重發(fā)揮以史鑒今、以史資政的作用,注重對歷史發(fā)展規(guī)律的研究,進而形成了他善于用典的講話風格。從2007年走進中南海、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成為黨和國家領導人,站在黨和國家、民族的前途和命運的高度,對歷史觀教育給予了更高的關注和要求,我們看到,他在國家重大活動、政治局集體學習、相關會議、考察調研等活動中,發(fā)表一系列重要講話,或從歷史角度就國家大政方針和重要戰(zhàn)略進行論述,或單獨闡述歷史問題和觀點,表現出對歷史問題和歷史規(guī)律更加深刻理性的思考。[12]如此,豐富的人生歷練成就了習近平歷史觀的理論基礎,為習近平加強歷史觀教育系列觀點和看法的形成提供了有力支撐。

  正確歷史觀的形成往往面臨諸多的挑戰(zhàn),馬克思主義歷史觀在當代中國的形成與發(fā)展,亦不例外。特別是西方唯心主義歷史觀和歷史虛無主義思潮長期以來暗潮洶涌,對我國意識形態(tài)安全構成挑戰(zhàn)、對人們的歷史觀產生沖擊。一方面,西方資本主義反華勢力亡我之心不死:為達到扭曲中國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歷史的目的,他們以造謠、篡改、斷章取義等手段恣意歪曲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歷史,誹謗中國共產黨是“一黨專政”,鼓吹應實行多黨制。為達到歪曲中國改革開放實踐的歷史,他們曲解中國改革的性質和目標,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視為“威權主義”“權貴資本主義”“中國特色的資本主義”,并曲解中國的發(fā)展成就,唱衰中國的發(fā)展。為顛倒歷史人物的功過是非,他們丑化英雄人物,包括黃繼光、狼牙山五壯士、劉胡蘭、董存瑞、雷鋒和林則徐、岳飛等英雄先烈與歷史人物,以解構主流價值、消解民族精神;詆毀黨的領袖,美化反面人物,顛倒是非黑白,消解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另一方面,歷史虛無主義思潮憑借各種丑陋的面孔對中國革命、中國歷史和中國制度進行解構:如為“否定革命正確性”,少數人打著“重評歷史”與“解構歷史”的旗號,恣意貶損中國革命的歷史,認為中國革命是“災難”“倒退”。為“否定歷史必然性”,他們認為五四運動是“救亡壓倒了啟蒙”、土地革命是“瞎胡鬧”、新民主主義革命是開倒車,沒有共產黨的革命,中國現代化更早來臨等荒唐言論,對歷史發(fā)展的規(guī)律,罔然無視。為“否定社會主義制度”,視中國政體為特權當道、體制僵化,沒有“人性”,極力標榜西方政體、推崇多黨執(zhí)政、鼓吹西方價值觀。面對國內外歷史虛無主義思潮的沖擊,面對中華民族的復興使命,如何加強歷史觀的學習和教育,幫助人們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急切需要共產黨人作出明確而科學的回答。如此,對現實問題的深刻體悟則從另一層面推進了和推進著習近平關于加強歷史觀教育系列觀點的形成和發(fā)展。

  二、習近平加強歷史觀教育的

  重要論述內涵透視

  習近平關于加強歷史觀教育的重要論述是習近平歷史觀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有著明確的目標要求、內容任務、方法路徑和現實意義,是一個邏輯嚴密的科學體系,是新時代我們加強歷史觀教育的根本遵循。

 ?。ㄒ唬皹淞⒄_的歷史觀”??對于加強歷史觀學習教育的目標,習近平有著明確要求,他指出,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的理論、人民的理論、實踐的理論,始終站在時代前沿。因此,“要牢牢掌握和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13],引導人民“樹立正確的歷史觀”[14]。具體可從三個層面來理解:一是堅持“人民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的歷史觀。習近平強調,中華民族文明史、黨史和國史“都是人民書寫的歷史”[15]。英雄人物是人民群眾的一員、是人民群眾的創(chuàng)造。二是堅持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實事求是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習近平力倡歷史和事實不容改變。尊重歷史就是尊重客觀事實。加強歷史觀教育就是要增強歷史辨別力、審視力,堅持真理?!把芯亢托麄鼽h的歷史”同樣“要堅持實事求是”[16]。特別是針對歷史虛無主義的誹謗和曲解,習近平指出,人民不容否定、英雄不容污蔑,歷史不容否認、歪曲和美化,“中國人民,將堅定不移捍衛(wèi)用鮮血和生命寫下的歷史。”[17]三是把握歷史發(fā)展基本規(guī)律。習近平強調,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的勝利本質上是我們黨認識和把握中國社會運動及其發(fā)展規(guī)律的勝利。觀成敗、鑒是非、知興替、明規(guī)律,面向新時代新任務,更需要我們具有“歷史文化素養(yǎng)”“歷史意識和文化自覺”,“自覺按照歷史規(guī)律”辦事。[18]

 ?。ǘ┌选皣伏h史”作為學習教育“必修課”??對于加強歷史觀學習教育的內容,習近平有著系統(tǒng)的設計,他多次強調,“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19],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黨史國史”是“必須修好”的“必修課”。特別是他在中央黨校2011年秋季學期開學典禮上的講話,全面闡述了加強歷史觀學習教育的具體內容,盡管直接面向的是黨校干部學員,但針對的也應該是全體人民,因為,偉大夢想的實現,需要引導人民“樹立正確的歷史觀”。一是學習中國歷史。五千年厚重的中華文明,不僅歷史悠久,蘊含豐富的歷史經驗,更是豐富而寶貴的思想文化遺產。知古鑒今、繼往開來,這是我們“加強修養(yǎng)、做好工作的智慧和營養(yǎng)”的重要源泉;特別要學習中國近現代歷史,因為中國近代以來的百年歷史是“屈辱歷史”,了解歷史在于“勵精圖治、奮發(fā)圖強”,從而堅定黨的領導,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二是學習中共黨史。中國共產黨的初心和使命揭示了黨的歷史就是人民的歷史;新中國的成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盛舉反復佐證了黨的光輝歷程和偉大業(yè)績就是帶領中國人民“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的輝煌史。三是學習世界歷史?!爸袊鴼v史是世界歷史的重要組成部分”[20],推進發(fā)展,促進開放,都需要寬闊的眼光“放眼世界”。對于學生,他還特別強調我國有“獨特的歷史”,要認識和把握歷史發(fā)展的規(guī)律,擔負歷史使命。此外,對于全軍官兵他還強調要加強“軍史”的學習和教育,打牢思想根基。

 ?。ㄈ┩七M教育方式創(chuàng)新??對于加強歷史觀學習教育的方法,習近平有著自己深入的思考,一是開好必修課程。對于黨員干部,他強調應把“黨史國史”納入各級黨員干部教育培訓體系,作為“必修課”;對青年學生,他強調要通過課程設置加強近代史、黨史和國情政策教育,讓青年深刻把握歷史經驗,增強“四個自信”。同時,我們回顧十八大以來中共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其中最少有8次學習主題是圍繞黨史和國史展開的。二是打造好載體平臺。通過大力宣傳營造良好的氛圍,并特別強調要“通過學校教育、理論研究、歷史研究、影視作品、文學作品等多種方式”[21],打造教育載體平臺,豐富和拓展學習教育內容。黨的十八大一結束,習近平即參觀了《復興之路》展覽;黨的十九大結束不久即赴上海瞻仰中共一大會址,赴浙江嘉興瞻仰南湖紅船,親臨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儀式等等,許多歷史勝地都留下他的足跡。三是身體力行、學以致用。在習近平那里,歷史不僅是“教科書”,也是“清醒劑”“營養(yǎng)劑”,加強歷史觀教育不僅要掌握歷史知識,增強歷史素養(yǎng),更要鍛造歷史思維,提升工作能力,真正在實踐中掌握歷史、運用歷史。習近平不僅是學習歷史的典范,也是用歷史的典范。據統(tǒng)計,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在公開講話中共引用過500余條古代典故和經典名句,展示出他科學的歷史觀和歷史方法。

 ?。ㄋ模爸窅埸h,知史愛國”“增強開拓前進的勇氣和力量”??對于加強歷史觀教育的意義,習近平有著明確的闡釋。他認為,歷史“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形成、發(fā)展及其盛衰興亡的真實記錄,是前人的‘百科全書’”[22],它能幫助人類了解昨天、把握今天、開創(chuàng)明天,帶給人類智慧;同時,它也是“最好的營養(yǎng)劑”[23],是我們不斷學習,不斷吸收歷史養(yǎng)分,增強發(fā)展自信,砥礪前行的力量之源。加強歷史觀教育其重要的現實意義至少有兩個方面:一是“知史愛黨,知史愛國”。習近平指出,中國歷史是中國人民、中華民族堅持不懈的創(chuàng)業(yè)史和發(fā)展史,中國共產黨的歷史是中國近現代以來最為可歌可泣的歷史篇章[24],忘記歷史就是背叛,加強歷史觀教育首要的在于了解黨史、國史,知史就要愛黨,知史就應愛國。另一方面,“增強開拓前進的勇氣和力量”。習近平指出:“一個不記得來路的民族,是沒有出路的民族”[25]。中華文明是世界上唯一延續(xù)五千年未曾中斷的文明,歷經無數的坎坷、艱難,創(chuàng)造過無數的輝煌,特別是近代以來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依靠智慧和勇氣所開辟的新天地新成就,書下了中國發(fā)展的壯麗新詩篇,加強歷史觀教育,不僅可以讓我們了解歷史,了解我們從哪里走來,更能讓我們增強歷史的自覺性,“把握今天開創(chuàng)明天”[26],在克服各種困難艱險、迎接各種挑戰(zhàn)的前行中,“增強開拓前進的勇氣和力量”,開創(chuàng)美好明天。

  三、習近平加強歷史觀教育的

  重要論述特征剖析

  習近平加強歷史觀教育的重要論述不僅內涵豐富,而且體現出深厚的理論素養(yǎng)、鮮明的時代特色和獨特的個性特征。

 ?。ㄒ唬r明的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導向??堅持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是習近平加強歷史觀教育重要論述的基本立場。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是無產階級政黨顯著的標志。習近平指出,“馬克思是近代以來最偉大的思想家”,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的理論,“馬克思主義始終站在時代前沿”[27]?!氨仨殘猿竹R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是改革開放40年的重要經驗之一,而唯物史觀貫穿于他加強歷史觀教育的全過程、各環(huán)節(jié)、全領域,一如他所強調的要“堅持用唯物史觀來認識和記述歷史”[28]。集中表現為:一是在歷史主體上,他始終堅持“歷史是人民創(chuàng)造的”主體觀。堅信人民群眾是歷史的主人,主張從具體的歷史條件和社會條件科學評價歷史人物,絕不夸大也不容污蔑。二是在歷史的發(fā)展上,遵從規(guī)律。他主張要以發(fā)展的觀點看待歷史,“大勢不可逆轉?!睔v史是有規(guī)律的,“沒有任何力量能夠阻擋歷史前進的車輪”[29],我們的理想是實現共產主義。并強調要與時俱進發(fā)展馬克思主義。三是在歷史的方法上,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唯物辯證法。他主張要以唯物的觀點、辯證的觀點正確對待歷史,積極汲取歷史的優(yōu)秀養(yǎng)分,堅決反對唯心主義、歷史虛無主義,等等。這些深刻認識和卓越見地,充分彰顯出習近平深厚的馬克思主義理論修養(yǎng)。

 ?。ǘ娏业膼蹏閼雅c民族使命擔當??強烈的愛國情懷與民族使命擔當,是貫穿習近平加強歷史觀教育重要論述的主線。愛國主義精神與“匹夫有責”的使命擔當是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品格。從梁家河一路走來的習近平,飽含深深的愛國情懷與民族使命擔當,他說早年讀到《岳飛傳》時,“精忠報國”就印記在大腦,伴隨他“一生追求的目標?!盵30]同樣,這一精神和品質也深深融入他的歷史觀教育的重要論述中。他認為,一是愛國主義是我們民族的傳統(tǒng)。他強調,在我國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愛國主義是主旋律,加強歷史觀教育旨在增強愛國主義精神與歷史使命擔當,以致“無論身在何處”都能“始終把祖國和人民放在心里?!盵31]二是中國夢是當代中國愛國主義的主題。中國夢實現的過程就是愛國主義的時代彰顯過程,就是書寫愛國主義新的歷史過程。加強歷史觀教育,就在于幫助人們把握愛國主義是“堅持愛國和愛黨、愛社會主義相統(tǒng)一”[32]的本質,激發(fā)人們在實踐中弘揚、實踐、傳播愛國主義精神。三是擔負歷史使命。習近平認為,加強歷史觀教育使我們“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33],要以改革和創(chuàng)新的精神斗志,把愛國之情、報國之志真正融入到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歷史使命中去,貢獻智慧和力量。而他自己的身體力行也忠實地展現了他加強歷史觀教育重要論述的主旨。

  (三)宏大的歷史視野與整體思維方式??宏大的歷史視野與整體思維方式,是習近平加強歷史觀教育重要論述的基本要求。習近平認為,謀大事、建大業(yè),需要有大局觀。加強歷史觀教育就是要培養(yǎng)這種大視野、大格局,一方面,要置于中國宏大的歷史和整體事業(yè)樹立歷史觀、大局觀。他強調“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必須知道自己是誰,是從哪里來的,要到哪里去”,要用歷史的鏡子“照亮現實”“照亮未來”[34]。如在福建工作期間,他就提出了要重視發(fā)展海洋經濟的戰(zhàn)略思路;在浙江工作期間,他就告誡各級黨政“一把手”,要“用戰(zhàn)略思維去觀察當今時代,洞悉當代中國,謀劃當前浙江”[35]。黨的十八大以來提出的一系列戰(zhàn)略,特別是中國夢、“四個偉大”等均體現出“以數千年大歷史觀之”[36]的宏大歷史視野和整體國家發(fā)展觀。另一方面,要有全球眼光和世界情懷。中國歷史是世界歷史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的發(fā)展正日益走進世界舞臺的中央,加強歷史觀教育不僅要凸顯大國的氣度、胸襟和智慧,更必然體現大國的作為和擔當。習近平關于“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暢想道出了世界人民的心聲,更凸顯人類歷史發(fā)展的根本遵循。他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等中國方案,則為世界貢獻了中國智慧。如此,可以說宏大的歷史視野與整體思維方式,又體現出習近平加強歷史觀教育重要論述的鮮明個性。

  四、踐行習近平加強歷史觀教育的

  重要論述路徑思考

  通過上述分析可見,習近平加強歷史觀教育的重要論述凸顯著鮮明的科學性、理論性和實踐性。在當代中國,習近平加強歷史觀教育的重要論述就是新時代的馬克思主義歷史觀教育思想,是我們加強歷史觀教育實踐工作的基本遵循。

 ?。ㄒ唬┡嘤茖W真理精神、樹立正確的歷史觀??以科學的態(tài)度和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是共產黨人的品質。習近平多次強調,要勇于堅持真理、修正錯誤。這也是對待歷史、樹立正確歷史觀的基本要求。在實踐中要做到這一點,關鍵在于深化對馬克思主義歷史觀教育的必然性和真理性認識。一是要通過“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切實把握馬克思主義歷史觀的要義。要通過自學、互學、輔導學、講座等多種形式,讀好黨史、國史有關的典籍和原著,讀好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原著,要重點把握習近平對加強歷史觀教育所發(fā)表的講話、演講、報告和文章,使知識不斷豐富、理論不斷提升、理念不斷夯實,繼而使自己思維的習慣、方式總是科學,使分析的過程保持理性,掌握馬克思主義辯證唯物史觀,善于用聯系的、發(fā)展的、辯證的觀點看問題、解難題。二是要上好歷史這門“必修課”。黨校應適時開設黨史、國史的課程,結合中心工作開展和能力提升需要可把治國理政、反腐治貪、政德修養(yǎng)等進行專題性歷史典籍講座。學校,特別是高等院校應把馬克思主義哲學、近代史、黨史、國史、文化史等作為通史課,確保學生有良好的歷史文化修養(yǎng),正確的歷史觀念。三是在實踐斗爭中鍛造歷史觀。馬克思主義歷史觀的形成是同各種錯誤歷史觀“斗爭”的結果。在當下,各種反馬克思主義歷史觀的思潮、觀念依然存在,特別是歷史虛無主義、懷疑主義以及歷史終結論、文明沖突論等甚囂塵上,篡改歷史、污損黨史、抹殺英雄,嚴重沖擊和消解著我們的歷史觀,踐行習近平歷史觀教育的重要論述,樹立正確歷史觀必須面對這一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堅決“斗爭”。而批判和“斗爭”的武器在于堅持馬克思主義歷史觀,始終勇于堅持真理,敢抓敢管,敢于亮劍,做到實事求是,以理服人、以史服人。

 ?。ǘ┡c時俱進推進歷史觀教育方式方法創(chuàng)新??“引導人們樹立正確的歷史觀”面向的是全體社會成員,但關鍵是黨員干部和廣大學生,就當前來看,為增加教育的實效,尤其需要“通過學校教育、理論研究、歷史研究、影視作品、文學作品等多種方式”[37],與時俱進推動歷史觀教育方式方法創(chuàng)新。一是實現教育載體平臺上的突破與創(chuàng)新。充分發(fā)揮發(fā)揮高等學校、黨校(行政學院)、干部學院、社科研究機構以及部門和行業(yè)培訓機構的作用,努力創(chuàng)新培訓方法,提高培訓質量;充分運用好各級各類新聞媒體和互聯網、手機等新興媒體,引導其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積極運用信息網絡技術手段,加強遠程教育、電化教育等學習教育網絡建設,加強數字圖書館、數字出版物等網絡學習教育平臺建設,為歷史觀教育提供良好條件。二是加大優(yōu)秀歷史影視作品、文學作品的宣傳和推廣。加大對歷史的研究力度,通過設置課題、編撰史書、專題研討等形式,正史明事。尤其是結合時代需要充分挖掘歷史素材,創(chuàng)造優(yōu)秀歷史影視作品、文學作品,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高質量文化生活需要,傳播歷史正能量。三是創(chuàng)新學習形式。倡導“研究式”“開放式”“互動式”“反思式”等學習形式。綜合運用講授式、探究式、案例式、模擬式、體驗式等多種方法,采取“大講堂”與“小班化”相結合的學習模式;通過開展學習論壇、舉辦學習講座、組織學習沙龍等模式,營造平等、開放的學習環(huán)境,努力使歷史觀教育貼近教育對象需求、體現時代特點、富有實際成效。

 ?。ㄈ┰谕七M“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中鍛造歷史觀??正確歷史觀的樹立不僅依靠學習和教育,更需要在現實的鮮活實踐中鍛造。一是要在推進“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彰顯大歷史觀。實踐中,黨員要牢記初心使命,普通群眾應堅守“匹夫有責”理念,特別是在實踐中要堅持洋為中用、古為今用,切實將歷史觀與國家觀、民族觀和文化觀等統(tǒng)一起來考量,以增強應對困難、挑戰(zhàn)和風險的勇氣和力量;要將黨史、國史統(tǒng)一起來和把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的歷史統(tǒng)一起來考量,樹立大歷史觀,從而把準歷史發(fā)展的規(guī)律,認清各種錯誤歷史觀的本質,進而堅定“四個自信”,增強前行的信心和動力,向時代交出合格“答卷”。二是掌握科學的歷史思維和方法,提升實踐工作能力,創(chuàng)造偉大業(yè)績?!八膫€偉大”是新時代的使命,不僅要通過理論的學習和教育掌握好馬克思主義的歷史理論與方法,更需要在踐行“四個偉大”中,鍛造自己的歷史思維、歷史方法,增強我們的觀察力、認識力和理解力,提升我們解決問題和處理問題的能力,為取得良好工作實效提供能力保障。三是樹立大視野觀,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把“人類命運共同體”大歷史觀切實落實,特別是落實好習近平針對國際緊張局勢發(fā)出的世界跳出冷戰(zhàn)思維和零和博弈的理性呼吁;針對一些國家對“中國夢”的質疑所作出的世界各國人民的夢想是互通互聯的實質及時闡釋;針對中國威脅論系統(tǒng)提出的“親誠惠容”等外交理念和打造“世界命運共同體”的外交主張等。堅決與狹隘的民族主義決裂,與民族分裂主義斗爭,堅持平等互利共贏,謀求世界的和平和安寧,追求人類的永續(xù)和諧。

  參考文獻:

  1.李君如. 學習習近平治國理政的大歷史觀[N].北京日報,2017-4-24(13).

  2.艾四林,康沛竹. 掌握科學的歷史思維和方法,提高解決改革與發(fā)展基本問題的能力——習近平歷史觀研究[J]. 馬克思主義研究,2017(8).

  3.張笑龍. 習近平的歷史觀及其理論背景論析[J].南開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5).

  [1]《習近平在中央黨校建校80周年慶祝大會暨2013年春季學期開學典禮上的講話》,《人民日報》,2013年3月3日。

  [2]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二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第32頁。

  [3]《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650頁。

  [4]《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122頁。

  [5]《列寧專題文集論馬克思主義》,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302頁。

  [6]《鄧小平文選》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119頁。

  [7]《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第2頁。

  [8]《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第459~460頁。

  [9]《鄧小平思想年譜》(1975~1997),中央文獻出版社,1998年,第113頁。

  [10]《習近平致第二十二屆國際歷史科學大會的賀信》,《人民日報》,2015年8月24日。

  [11]《習近平:領導干部要讀點歷史》,《學習時報》,2011年9月5日。

  [12]于桂榮,秦書生:《論習近平歷史觀》,《學術論壇》,2017年第4期。

  [13]《習近平:在全國黨校工作會議上的講話》,《求是》,2015年第11期。

  [14]本書編寫組:《黨的十九大報告輔導讀本》,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42頁。

  [15]《習近平在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20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人民日報》,2013年12月27日。

  [16]《習近平在全國黨史工作會議上的講話(摘要)》,《中共黨史研究》,2010年第8期。

  [17]《習近平在紀念全民族抗戰(zhàn)爆發(fā)七十七周年儀式上的講話》,《人民日報》,2014年7月8日。

  [18]《習近平:領導干部要讀點歷史》。

  [19]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一卷,外文出版社,2014年,第405頁。

  [20]《習近平:領導干部要讀點歷史》。

  [21]《習近平: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著力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人民日報》,2014年1月1日。

  [22]《習近平:領導干部要讀點歷史》。

  [23]《習近平在河北調研指導教育實踐活動記事》,《河北日報》,2013年7月14日。

  [24]《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學習習近平同志關于黨的歷史的重要論述》,《人民日報》,2013年7月22日。

  [25]習近平:《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11頁。

  [26]習近平:《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70周年招待會上的講話》,人民出版社,2015年,第11頁。

  [27]《習近平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人民日報》,2018年5月5日。

  [28]《習近平在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20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

  [29]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一卷,第273頁。

  [30]馮其庸:《習近平總書記的文學情緣》,《人民日報》,2016年10月14日。

  [31]《習近平在歐美同學會成立100周年慶祝大會上的講話》,《人民日報》,2013年10月22日。

  [32]《堅定文化自信,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人民日報》,2017年10月16日。

  [33]《習近平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人民日報》,2016年5月19日。

  [34]《習近平治國理政關鍵詞(47)·歷史思維》,《人民日報》(海外版),2016年11月14日。

  [35]習近平:《之江新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20頁。

  [36]《習近平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人民日報》,2018年12月19日。

  [37]《習近平: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著力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人民日報》,2014年1月1日。

  原文載于《深圳社會科學》2020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