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二区亚洲精品_无码一级精品影片_A级欧美黄片免费观看_亚洲人妻古典系列

探求真理 發(fā)展學術 服務社會
歡迎訪問深圳市社會科學網 今天是

深圳學術沙龍

跨學科研究晚明思潮

 日期:2021-04-26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中國社會科學網訊(記者 吳楠)4月24—25日,晚明思潮交叉學科學術研討會暨第二屆揚州文化書院青年學者論壇在揚州市鑒真圖書館舉行。與會學者圍繞中外交流研究、經史哲學研究、人文科技研究、文學藝術研究等展開深入研討。 

  晚明是新變的時代。一方面受到多元文化的洗禮,東西方文明之間、東亞文明內部醞釀著新的格局;另一方面,知識的民間化推波助瀾的調出了現(xiàn)代中國的思想底色??缛?1世紀,關于晚明的研究在各個領域都有不斷的深入,但現(xiàn)代學術破碎的知識凸顯“真”的價值,邊緣了“美”“善”的引導,人文研究失去了整合知識實踐的力量。為此,與會青年學者突破學科壁壘,在專業(yè)的基礎上橫向貫通、思考“大問題”,通過交叉學科的研究尋求共識,充分消化新世紀研究成果,嘗試對晚明思潮形成有生命力的共識。 

  鑒真圖書館妙圓法師在歡迎辭中表示,星云大師主張“以文化弘揚佛法、以教育培養(yǎng)人才”,此次會議在鑒真圖書館的召開也呼應了這一理念。也希望鑒真圖書館為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弘揚能一直延續(xù)下去,期待第三屆、第四屆揚州文化書院青年學者論壇能探討更多元的主題,鋪墊鑒真圖書館這片學術研究的沃土。 

  浙江省文史研究館研究員吳光在會上談到了他求學和治學的經歷。他在很困難的時期,主持了完成《黃宗羲全集》《王陽明全集》《劉宗周全集》《馬一浮全集》,并以此告誡青年學者,現(xiàn)在是進行學術研究的大好時期,申報課題的條件比以前好很多,所以希望青年學者能遵從王陽明對弟子的四條要求:立志、勤學、改過、責善,能在青年時期鉆研進去,克服種種困難,這樣才會在中年時期有所成就。也希望青年學者能立志發(fā)展學術,至少在某一個方面能夠超越前人。 

  上海大學文學院教授程恭讓從中國思想史發(fā)展、交叉學科研究、人間佛教與傳統(tǒng)佛教的差異等方面談了他對會議的幾點感想。他表示,在中國思想史研究中,先秦、魏晉、晚明和近現(xiàn)代幾個時間段是很特殊的。這幾個時期都是社會發(fā)生重大變化的時期,在這幾段時期,舊體制崩潰,新體制還未建立;舊思想還未退出歷史舞臺,新思想已經開始出現(xiàn)。例如,晚明這一段非常復雜,相關研究還有很多突破的可能。他提出,此次會議是跨學科的,這與晚明時期各種文化傳統(tǒng)相互交叉是吻合的。“我們的文化是儒釋道交融的,所以學者也應有這樣的知識結構,這樣才能更好地傳承和弘揚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精神、知識和思想。也希望青年學者能在知識和思想上加以貫通,注重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交叉研究,這也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本來的樣態(tài)?!彼f。 

  揚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哲學系教授吳鋒介紹了揚州大學哲學系概況,并談到,青年有無限的可能,是未來的希望。青年有無限的可能,是因為青年時期會遇到各種的緊張和矛盾。晚明時期的中國社會和思想界亦如青年一樣,有著不同于傳統(tǒng)社會的發(fā)展狀況,產生了很多的矛盾。在這一時期,雖然農業(yè)為基礎的自然經濟依然占據著主導地位,但是出現(xiàn)了農產品商業(yè)化的趨勢,全國市場初步形成,還向世界發(fā)展,海外貿易有所發(fā)展。在思想界,心學取得了發(fā)展,泰州學派出現(xiàn),他們高舉反傳統(tǒng)的旗幟,提倡人性的自由,行為的解放等。這樣的歷史和思想吸引了一批海內外的學者把這個階段作為研究對象,如梁啟超先生的《學術概論》和《三百年學術史》,侯外廬先生的《中國思想史》等都有相關描述。今天我們從學科交叉的角度來研討晚明的思想、思潮,在當今社會應該是很有價值的。他希望與會學者能探究近代思想產生之初的社會思潮,產生更深入的研究成果。 

  開幕式后,揚州大學文學院副教授王遜以“‘晚明’的出場”為題談到他對于“何以是晚明,何時是晚明”的看法。揚州大學社會發(fā)展學院講師陳士銀圍繞“共生與超越:明清之際耶穌會士的儒家文化觀”發(fā)言。中國社科院哲學研究所助理研究員胡士穎針對“黃宗羲、黃宗炎易學研究綜論”發(fā)表了看法。揚州大學文學院講師柏英杰分析了《桃花扇》李香君形象。浙江省社科院哲學所副所長張宏敏圍繞“阮元與浙學”這一議題發(fā)言。上海交通大學哲學系副教授鄧剛以“自得與自然——從精神浙學考察陳白沙之學的境界工夫”為題發(fā)言。揚州大學文學院教授柳宏、揚州大學社會發(fā)展學院教授王嘉川分別擔任主持人和評議人。 

  4月24日下午,山東大學外國語學院副教授陳媛以“劉宗周的小學論”為題發(fā)言。揚州大學社會發(fā)展學院講師郭小軍以“體用有無視域中的陽明四句教及衍化”為題發(fā)言。華南師范大學哲學系講師賴岳山談到了他對陽明學的“本體”與“工夫”的理解。中國政法大學人文學院講師孫國柱圍繞“鄭思肖在明清之際‘逃禪’群體中的回響”談了他的觀點。揚州大學社會發(fā)展學院講師劉奉禎提到了《西游記》的思想總之與宗派歸屬。山東大學哲學與社會發(fā)展學院副教授李海濤圍繞“山海禪:朝鮮朝佛教的境遇與理論傾向”發(fā)言。揚州大學社會發(fā)展學院講師王若曦談到他對《五部六冊》“無為”概念詮釋。大連海事大學外國語學院副教授陶金論述了黃檗宗東傳與中日佛學對話的文化影響力。復旦大學中華古籍保護研究院副研究員王啟元談到崇禎宮廷信仰變遷及其影響。揚州大學社會發(fā)展學院講師樊沁永圍繞“澹歸《四書》詮解述評”發(fā)言。程恭讓和柳宏分別擔任主持人和評議人。 

  4月25日上午,西南大學漢語言文獻研究所副教授杜鋒以王船山《周易·小畜》為視角考察了肝藏體陰用陽考論。山西大學哲學社會學學院講師馮前林談到了劉蕺山的儒佛之辨。王林偉圍繞“迷捂轉依之門:論王船山對法相唯識學的抉擇”發(fā)言。北京科技大學科學史與文化遺產研究院副教授晉世翔圍繞“利瑪竇西方記憶藝術中意象與象的相遇”發(fā)言。華東師范大學哲學系在讀博士楊小婷以黃宗羲、王徵、王夫之為中心考察和反思了“明末清初儒耶制惡機制碰撞下的三種路向。揚州大學社會發(fā)展學院講師黃志鵬圍繞“晚明靈魂論漢譯在朝鮮的早期回應:以星湖李瀷及其門人為例”進行發(fā)言。程恭讓和華東師范大學哲學系教授方旭東分別擔任主持人和評議人。 

  與會學者表示,文學、史學對晚明時期中外交流研究、經史哲學研究、人文科技研究、文學藝術研究等方面的探討是相通的??鐚W科的視野將對相關研究的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大有裨益。 

  會議由揚州大學社會發(fā)展學院、揚州大學儒學經典詮釋與域外傳播研究中心、揚州大學徐梵澄研究中心(籌)主辦。 

 

晚明思潮交叉學科學術研討會暨第二屆揚州文化書院青年學者論壇現(xiàn)場 

 

晚明思潮交叉學科學術研討會暨第二屆揚州文化書院青年學者論壇現(xiàn)場 

 

晚明思潮交叉學科學術研討會暨第二屆揚州文化書院青年學者論壇現(xiàn)場